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苟出一個盛唐 筆趣閣> 第四百零七章 人心難測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七章 人心難測 (1 / 3)

密奏是八百里加急來的。

十二月廿一,興海防禦使張行瑾與西南招討使楊崇本、親衛都副指揮使呂師周不睦,楊崇本定鞏固嶲州聯合西路軍之策,張行瑾自引大軍出嶲州,渡江向南,追擊鄭昶。

當李曄看完,心中只有一聲嘆息。

諸將不和是軍中大忌,眼前之局與當年大非川之戰何其相似。

這些年大唐的重心放在爭奪淮南,的確有些忽視張行瑾了。

但大唐崛起,默默無名的英雄何其之多,豈止他張行瑾?

至今阿史那真延還在青海湖默默守護天唐府的側翼,李效奇鎮守浮雲城,楊鑑鎮守利州。

不都是盡職盡責?

李曄沒心思再討論財政了,急忙召張承業、李巨川問對。

張承業看了之後擔憂道:“孤軍深入,正是敗亡之兆,張行瑾有負陛下重託。”

興海軍的構成本來就很複雜,不在唐軍編制之內,所以沒有宣教使,無法評估其戰力和狀態。

李巨川小眼睛骨碌碌一轉道:“陛下不必擔憂,興海軍魚龍混雜,正好讓其試探鄭昶的實力,我軍真正殺招在西路軍,況且楊崇本鞏固嶲州之策上佳,即便張行瑾兵敗,也不會影響大局。”

“就算此次征伐失敗,朕也不會放棄南詔之地!”李曄揮去心中的陰霾,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種事情遲早會遇到,唐軍中山頭的存在,李曄一直心知肚明,任何勢力的崛起,都少不了,除了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還要看領軍將領是不是以國家為重。

張行瑾不顧大局的行為,明顯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駕在大唐利益之上。

一如他當年他偷襲陝虢二州,讓初生的大唐與李罕之在河中大戰。

一次還可能是一時衝動,兩次就是性格問題了。

記得當初在大明宮練兵時,他就對曹操舊事特別感興趣。

可能在心中早就埋藏著不甘人下的火苗。

“傳信楊崇本,東路軍穩重行事,配合西路軍逐步推進。”李曄看了一眼薛廣衡,“西路軍還沒有奏報上來嗎?”

薛廣衡趕緊拱手道:“回陛下,自從上次楊將軍攻陷嘉良地之後,就再無訊息。”

沒有訊息就是最好的訊息,李曄親眼見過銀槍效節都,所以對西路軍的信心遠大於東路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