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再一次敗了。
李曄在鄂州城中北望,大別山北的各種訊息接踵而至,整個戰爭過程也被推演出來。
李神福清掃史河,截斷梁軍補給,但朱溫反應迅速,以張歸霸擋之。
臺濛攻淮北朱友裕,劉威攻舒州,擾亂朱溫視線。
朱溫不中計,在平淮按兵不動。
楊行密大軍出霍邱,水陸並進,以水軍猛攻平淮城,朱溫不堪其擾,大軍避於城西。
淮南軍全線出擊,朱瑾、李承嗣騎兵忽然大迂迴至西南,切入梁軍後陣,挫動青壯陣腳,青壯自行踐踏。
張敬蕘領騎兵截殺青壯,穩住陣腳,淮南騎兵無力可趁,退走。
朱溫驅趕青壯出前陣,淮南軍左翼被驍將黃文靖擊破,楊行密親領黑雲長劍都與牙內軍救援,順勢而下,梁軍全線危急。
寇彥卿領廳子都上陣,淮南軍攻勢再一次被阻擋。
最終楊行密親冒矢石,戰於陣前,激勵士氣,淮南水軍猛攻平淮城,劉威從南面殺來,廬州刺史陶雅領一萬軍從東面而來,滁州刺史李儼從東南而來,霍邱土豪朱景集合當地勇壯五千人協助淮南軍作戰。
由於朱溫在光州的屠殺行為,令江淮人人切齒,朱溫腹背受敵,平淮城守不住,只能退走,淮南騎兵趁勢掩殺,梁軍大敗。
幸的張歸霸領軍支援,擊退朱瑾李承嗣,才救了史河之東的梁軍,而此時李神福領水軍猛攻梁軍的史河防線。
梁軍風聲鶴唳,一路潰敗,連固始城都丟了,一直退到光州城,才堪堪穩住陣腳。
梁軍進兵時十幾萬大軍,二十萬青壯,回到光州城時,只剩下六萬大軍,青壯亡散大半,輜重糧草丟失無數。
朱溫在光州一病不起。
而此時掌握戰爭主動權的淮南軍,卻也止步於固始城,沒有乘勝追擊,導致梁軍潰兵逐漸回到光州。
“可惜,千載難逢的機會,倘若淮南軍追擊,朱溫又要掉下一塊肉。”高行周嘆息道。
“淮南軍能贏得此戰,其水軍出力不小,我軍以後若要經略江南、江淮,水軍必不可少。”周雲翼道。
“經此一戰,關東大勢已定,朱溫不再是一家獨大!”楊師厚盯著地圖道。
的確,朱溫傾國而來,只得到一個光州,但至少損失十萬人馬,還有更多的青壯,糧草輜重更是不計其數。
上一次清口大戰,讓朱溫三年才喘過氣來,這一次霍邱之戰,相當於兩個清口大戰的損失,也難怪雄心勃勃的朱溫在光州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