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雲歸兵敗身死的訊息傳到虢州。
李曄久久不語,整個人彷彿落入冰水之中,痛苦如寒冷一般清晰的湧入腦海。
唐廷能走到今日,正是因為軍中還有很多像拓跋雲歸一樣的人,懷著赤子之心,堅信他們的陛下能帶領他們重振大唐。
景福三年,馬開山戰死,乾寧六年,拓跋雲歸戰死。
還有許許多多的連名字都不知道的人,無聲的倒下。
這條路從一開始就鋪滿的不是荊棘,而是數不清的明槍暗箭。
踏上這條路,李曄早就有了這個心理準備,以後還會有人不斷倒在路途之中。
一寸山河一寸血,盛唐是累累白骨累積起來的。
“梁賊可恨,陛下給末將一千人馬,不殺王彥章,我辛四郎誓不為人!”辛四郎滿臉淚水的跪在李曄面前。
親衛都大部分都是當年李曄親自挑選的,跟拓跋雲歸交情不淺。
李曄揉了揉額頭,“都出去。”
他一個人留在堂中。
李巨川在天唐府,劉鄩在西州,身邊一個出謀劃策的人都沒有。
不過這麼多年的仗打下來,李曄自問自己也不是菜鳥了。
越是遭遇挫折,越是要沉得住氣。
地圖上,中路的拓跋雲歸部敗亡,左路李筠和右路周雲翼的前出已經沒有意義,反而有了被盧氏的葛從周圍殲的風險。
現在擺在李曄面前有兩個選擇。
一,收縮兵力,退守陝虢,坐視梁軍吞併和經營荊襄。
二,全軍壓進,吃掉王彥章這支前軍!
自唐軍攻佔陝虢之後,荊襄對唐廷的重要日益凸顯,同樣,荊襄若是掌握在朱溫手中,對唐廷的壓制可想而知。
李曄好不容易把梁軍堵在崤函道之東,他可不想荊襄又成為懸在頭上的利劍。
所以吃掉王彥章這支前軍,就成了目前最好的選擇。
王彥章就算是神將,也頂不住五萬大軍的三面合攻吧?
但之後呢?
自己手中的牌全都暴露出來,荊襄又陷入長期的撕扯之中,唐廷與汴梁死磕,幾年之後,北方或是江南的霸主出現,席捲天下?
王彥章充其量不過是棋盤上的一支過河卒子,他的敗亡,對盧氏的葛從周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