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王敬武死後,王師範十六歲繼平盧節度使留後,平盧軍頭們自然不把他放在眼裡,連唐廷也跟著添亂,委任崔安潛為節度使。
誰也沒想到,十六歲的王師範絕地反殺,襲殺軍頭盧弘,擒斬棣州刺史張蟾,驅逐唐廷的節度使崔安潛,坐穩了節度使之位。
朱溫攻打鳳翔,鏖戰兩年,李茂貞透過宦官韓全誨矯詔加罪於朱全忠,令四方藩鎮出師討之,但四方藩鎮沒有一個敢出兵的,連李克用、楊行密都龜縮起來,瑟瑟發抖。
此時平盧已經投降朱溫,張浚挾詔書入平盧,王師範讀詔書後痛哭流涕,說:“吾輩為天子藩籬,君父有難,略無奮力者,皆強兵自衛,縱賊如此,使上失守宗祧,危而不持,是誰之過,吾今日成敗以之!”
於是平盧軍化整為零,扮作客商,潛入汴、徐、兗、鄆、陝、虢、河中、華等等州城,準備給朱溫來個全面開花,把朱溫堵在關中。
可惜謀事不密,平盧軍的異動被駐守汴州的張歸弁察覺。
王師範倉促起事,只有劉潯偷襲兗州成功了。
朱溫令侄兒朱友寧攻打王師範,王師範求援楊行密,楊行密遣大將王茂章北進,斬朱友寧。
後院失火,李茂貞交出昭宗之後,朱溫大軍回返,親率二十萬大軍攻王師範。
王茂章一看情況不對,扭頭退回江淮。
王師範被楊師厚打的沒脾氣,只能徹底投降,死守兗州的劉潯也跟著投降。
平盧從此落入朱溫之手。
朱溫得知是張浚在其中搞事,密遣牙將楊麟等五十人,滅其滿門,只有其子張格逃脫,後來還在王建手下當了宰相。
六年後,朱溫篡唐,滅王師範滿門。
滅門之時,梁軍在洛陽挖下大坑,王師範泰然自若,設大宴,與族人同坐,“死者人所不能免,況有罪乎然予懼坑屍於下,少長失序,有愧於先人。”
全族二百餘口慨然赴死。
當然,由於李曄的穿越,把大忽悠張浚捏在手裡,兩人的命運已經改變。
淄青距離長安何止千里?
王師範化名而來,足見他對大唐的情分。
幸虧李曄一時興起,翻了底卷,不然就錯失人才了。
王師範有勇有謀,文武雙全,有儒將之風,不單是軍頭,治理平盧也甚得人心。
若生在盛唐,少說也是一方將相。
“把這個汪士凡提為進士。”當然,也有可能是李曄弄錯了,只是個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