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再次驚訝,懷疑這傢伙是不是喝多了,比自己還能吹,假意作色道:“休要信口雌黃。”
他可以忽悠別人,卻不喜歡別人忽悠自己。
“臣絕非信口雌黃,金商疲敝,無以養軍,無以立足,馮行襲頗有才略,不會認不清自己處境,前後左右,皆是強藩,朝廷若是一直衰弱倒也罷了,但現今陛下振作,一舉吞併鎮國軍,朝廷大有作為,而金商在陛下兵鋒之下,馮行襲不會看不到,臣觀馮行襲此人,有大將之才,無王霸之志,且其受朝廷重恩,豈敢與朝廷刀兵相見?陛下只需遣一軍佯攻商州,馮行襲必會納首請降!”
馮行襲阻擊楊守亮後,唐廷封其為昭信節度使,的確是有恩。
李曄在屋中來回踱步,李巨川的分析還是非常靠譜的。
自己代表朝廷大義,而這時代,大唐的影響力仍在。
屋中陷入了沉靜,李巨川目光灼灼的看著李曄。
李曄重新坐回軟榻,這個李巨川肚子裡有真貨,放在華州屈才了,想著等春耕之後,把他調往長安。
“若馮行襲歸降,朕記你首功!”
“謝陛下。”李巨川滿臉紅光。
這次巡視,收穫最大的還是在華州,李巨川和李筠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
不過此時宜靜不宜動,華州平定時間尚短,還需要他們兩個得力之人坐鎮。
李曄心情大好,胃口也跟著好起來,跟李巨川推杯換盞,不知不覺就熟絡起來。
一頓飯吃了差不多一個時辰。
李巨川苦留李曄在華州過夜,不過長安的使者也來了,說張承業有大事請陛下回宮。
李曄一愣,能被張承業說成大事,一定不簡單,難不成又有誰搞兵變?
長安如今徹底在李曄的掌控下,唯一不穩定因素就是朝堂上的幾個二五仔。
不過張承業說的是大事,沒說壞事,李曄稍稍安心,召回辛四郎,又向李巨川要了一百多匹戰馬,率一百多名親衛先行趕回長安。
回到長安,已近拂曉,天地還是一片黑暗,城門還未開啟,薛廣衡亮了天子信物,才喊開城門。
張承業在天心閣等候一晚,見了李曄抖擻精神行禮。
“到底什麼事?”李曄沒心思在這些虛禮上。
“馮行襲秘密把老母和兩子一女送到長安。”
“什麼?”李曄先是驚訝,後是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