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連年大戰,豪門富戶早就被一波又一波亂兵禍害的差不多了,按道理,應該沒有什麼難度。
李曄就是想趁這個機會,把土地收回手中。
任何朝代,最主要的矛盾其實就是土地兼併,底層百姓活不下去,才揭竿而起。
李曄靜待下文。
趙崇凝醞釀了一下情緒才道:“臣清查出上等良田一千八百頃,中等田兩一千三百頃,下等田一千五百頃。”
“怎會如此之少?”韓偓忍不住插嘴。
李曄來自後世,在城市生活工作,對田地大小沒個概念,韓偓的話提示了李曄,也就是說整個長安加起來只有四千六百畝地。
不太對啊,但凡天下有個什麼動亂,矛頭都對準長安,按理說,長安的地主老財功勳貴胄們死的差不多了,應該有很多無主田地才對。
沒等李曄發問,韓偓嘆息道:“昔年開元盛世,長安人口過百萬,吏部登記關中田地有五萬七千頃,沒想到如今長安人口才二十七萬,田地卻只有六千六百畝。”
李曄不是傻子,有人先他一步侵吞土地。
趙崇凝看了一眼張承業。
天心閣裡的四人,哪一個不是心思通透之人?張承業向李曄拱手道:“陛下,臣迴避一下。”
李曄察言觀色,別人或許對張承業有所懷疑,但他絕不會,“不用了,這裡都是自己人,不用迴避,有話直說。”
趙崇凝衝張承業拱拱手:“以上是臣在吏部籍冊裡清查到的,臣亦實地考察過,關中因連年戰亂,水渠失修,長安周邊有一萬頃田地荒廢,還有五千傾在神策右中尉劉季述手上,八千四百傾在諸皇族王爺名下,當然,實際土地可能跟臣有所偏差,但相差無幾。”
李曄目光轉向張承業,“這個劉季述到底什麼底細?”他記得劉全禮也是此人義子。
張承業施禮道:“此人鹹通六年因家貧入宮,護衛先帝巡守西川有功,擢升為神策軍右中尉,在宮中二十多年,根基深厚,黨羽眾多,為人低調。”
黨羽眾多為人低調?這不是跟自己走苟且路線差不多嗎?
李曄在屋中來回踱步。
關中在秦漢之際沃野千里,天下一半的人口和財富都在此,因此奠定了秦漢一統天下之格局。
天下有變,關中之軍順流而下,無往不克。
但經歷安史、黃巢之亂,關中千瘡百孔,實際上已經遠遠落後中原、河北、江南等地,甚至連川蜀都比不上。
如此險峻的形勢,偏偏還有皇族和權臣不斷兼併土地,百姓食不果腹,對朝廷怨念日盛,這是唐末民心思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