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正雄站在窗戶前是喝了一口咖啡,望著眼前的鬱鬱蔥蔥地青山,倒是心曠神怡。他好過,不代表別人同樣就會和自己一樣好過。
石原正雄完完全全地能夠預見到,就在索羅斯為首的國際遊資洞察出了泰國經濟過熱,高度依賴外資,外匯儲備不足等致命缺點,於是就展開了對泰銖的做空狙擊。
就在他們開始瘋狂收割泰國的同時,RB人從東南亞諸國早已經賺到了2100億美元,先一步就跑了。
從泰國開始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一路演變成為亞洲金融風暴,出現在東亞的時候,韓國就成為了重災區。
哪怕RB受到波及和負面影響,也不至於太慘。首先,它能夠從海外抽調回大量的資金對本土進行一個輸血。
其中一部分就是從韓國撤資回了本土。韓國和IMF一開始接觸和進行談判的時候,並不是完全的城下之盟。
在它遭受到了RB,以及其它西方發達資本國家的撤資之外,還有一個真正要韓國命的就是有一筆來自RB的150億美元快要到期的短期債務,而這個時候韓國的外匯儲備只剩下107億美元。
韓國想要RB就這一筆債務展期(延期歸還時間的手續),卻沒有得到RB的同意。不是RB自身不同意,而是IMF又又又又從中攪黃了。
這帶來對於韓國不利的結果就是直接把韓國逼到了懸崖邊上,真正距離國家破產只有一步之遙了。
其次,RB又不是泰國,非但沒有經濟發展過熱,而且還經濟發展過冷。RB和泰國還有相反的是,前者本就不是一個高度依賴外資的國家,卻是一個有著大量資本輸出的國家。
哪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RB遭受到了本土的經濟泡沫破滅,房地產崩盤,也能夠在1991年,直到後來的三十年是蟬聯世界第一債權國的寶座。
它能夠成為發達國家,意味著它早就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在1997年這一個時候,RB在外匯儲備上面也是世界第一的存在,完全有足夠的“彈藥”和索羅斯之流進行血戰到底。
最後,RB原本就通貨緊縮。哪怕遭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也沒有出現通貨膨脹。RB甚至還巴不得國內出現一定的通貨膨脹來刺激經濟。
石原正雄深知,這個時候最艱難的莫過於韓國了。他未卜先知還能夠獲悉到韓國和IMF所達成協議的時候,著實是如喪考妣。
韓國想要得到來自IMF救援的550億美元,還得先答應一些框架條款內容。這導致了韓國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的主權是幾乎喪失殆盡。
其中的內容就有,在1998年中前,允許外國人在韓國境內開設銀行和券商。年底前,將外資境內持股比例上限從20%提高到50%,個人持股上限從7%躍升至50%。
允許外國企業收購韓國企業。包括,惡意收購。還允許外資超過50%比例的惡意收購。將利率至少提高25%。正式對外宣佈開放金融業,等等。
在這之前,韓國軍隊的戰時指揮權同和平指揮權都在了美國人的手上。過不了多久,經濟和金融上面的主導權也會拱手交到美國人的手上。
韓國排名前三十的財閥企業,就有15家破產,大量涉及民生的國企被迫賣出,超過3萬家的中小企業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