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正雄不只是這一世,早在前一世就知道韓國人比日本人還要看重出身。樸藝林出身於韓國漢城的普通中產階級家庭,也就是她口中的庶民出身。
她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刻苦努力,最終得以畢業於韓國三大名校之一的高麗大學。即便如此,她的就業歷程仍舊不順利和挫折不斷。
隨著時間的往後推移,像樸藝林這樣一般家庭出身的孩子想要考上韓國三大名校之一的任何一所,便會變得越發的困難。
韓國的內卷程度之高,先就從教育上面的不公平開始。一個孩子能否考上名校的關鍵不是在於其努力程度,而是在於其出身背景,家庭經濟實力所決定。
韓國的高考既不同於中國大陸,也不同於日本。他們的高考是一天之內考完所有的科目。
如果心態不好的學生,一旦出現某一課考的不理想,就會嚴重的負面影響到後面的發揮。
不但如此,韓國學生的高考成績只佔總成績的50%,而另外的50%是需要看學生的履歷。
就讀於名門高中的學生,自然是會享受到校方這方面專業的老師們為其打造出一份非常漂亮的履歷。
加之,父母有關係,有人脈的,更是不得了。哪怕在高中階段的暑假或者寒假,別人都可以去到非洲,東南亞參加某一個NGO,NPO的扶貧或者幫助弱勢群體的義工活動等等。
要麼就是參加了什麼國際比賽。再或者就是一般家庭孩子根本就無法負擔的愛好,馬術之類的。
至於普通高中的學生,這一個方面的履歷就得自己去弄。即便弄好了,也是平淡如水,毫無出彩的地方。這充其量就是在利用假期的時間去那裡那裡打工賺錢之類的。
出身一般或者家庭經濟不好的孩子就算是考上了,照樣容易被孤立。韓國名校的大學新生在入學的時候,還會因為各自來於不同的高中而自動的進行一個抱團。
而同一所高中畢業的大學前輩們,主動會為後輩們提供相關的實習,學習,社會實踐,招聘等等的情報。
這都是韓國名牌大學內的既定傳統保留節目了。韓國人比日本人不止還要看重同期,同屆,而且極其講究學緣這一種人脈關係。
哪怕雙方相差二三十歲,只要是同一所學校畢業的,也可以互攀為學緣關係。混好的那一個或者前輩,提攜一下混的不好或者後輩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樸藝林一手拿著電話,另一手撫摸著自己隆起的肚子道:“將來,我想要讓我們的孩子就讀漢城最好的國際學校?”
石原正雄沒有任何的反對道:“可以。”
樸藝林仍舊不滿足於此道:“我還想讓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出國留學,去美國。當然,來日本也可以。只要你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