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奮鬥在新明朝免費全文閱讀> 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 (1 / 2)

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

交遊多確實有好處,進京才兩日時間,李佑便將事情裡裡外外瞭解的如此透徹。

又聽說天子大約還有半個月路程,要到八月十五之後才回京。天子回京意味著開始親政,也就是說,慈聖皇太后秉政十年,快結束了。

稍有敏感性的人都可以知道,未來這半個月將是多麼刺激…特別是慈聖皇太后動作頻頻的情況下。

大政交接時刻,不是劇烈動盪就是出奇平靜,而這次,京師官場普遍認為是前者。

從上月起,慈聖宮下詔在勳戚中廣開言路,徵詢治國策略。並連續十餘日召見勳戚,談論國事,期間沒有見過大臣。

上個月的二十二日,慈聖皇太后在還內廷舉行考試,沒有世爵和恩蔭的勳戚子弟均得以參加,選拔答卷優秀者共計四十三名,直接賜予肄業監生功名和出仕做官資格。

對此文官暫且冷眼旁觀,除了不痛不癢上幾封奏疏外,沒有太多的動作。對太后的意圖,他們看的很清楚,目前這些都是造勢而已,還沒有影響到實際利益。

頻頻召見勳戚又怎樣?朝政依舊把持在文臣中;賜了四十三個監生功名又如何?每年國子監肄業監生數百人,也不在乎多上幾十個。

此外自從德高望重的前首輔張若愚不視事後,文官群龍無首、互相猜忌,遇事很難一呼百應、迅速反應。

八月初六,也就是李佑進京的第四天,又一個訊息傳遍了京城各衙門,宮廷中有個叫司禮監的衙門重新開張了。對此朝臣早有心理準備,但又像李佑所預料的那般無可奈何。

對內閣而言,等於是多了一道環節。

以前他們對外朝奏本票擬過後,直接送到聖上那裡,被大略掃視一遍,就打包批一個照準,因為聖上一般沒有精力看如此多的瑣碎奏摺。除非內閣所認為特別重要的,自然會單獨拿出來。

而以後,大概就是票擬過的奏本送至司禮監,由秉筆、隨堂太監們仔細又較真的檢查後用紅筆描寫一遍,小事批迴,大事再匯總向聖上奏報。

相較之下,大學士們當然喜歡前者,喜歡一個精力不足的上司直接管自己,而不是讓人數和精力不亞於內閣的司禮監太監當監工。

大學士眼裡的司禮監像是監工,但六部眼裡的內閣又何嘗不像監工?大學士不喜歡司禮監的批紅之權,但六部同樣不喜歡內閣的票擬之權。最後的結果是,沒人能造反。

話說錢太后這次意欲重立司禮監,自從風聲一出現,宮中那些身殘志堅、努力自學的太監立刻成了香餑餑,紛紛喜極而泣奔走相告。感到守得雲開見月明,一身所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不怪他們忘形,司禮監與別的宮中衙門不同,沒有文化絕對做不來,否則只有被大臣們戲耍的份。沒文化、看不懂奏本的太監進了司禮監能幹什麼?所以必須要用有學識的。

大約只有天啟朝的魏忠賢,可以以目不識丁之身闖入司禮監,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但就是這位權勢赫赫的九千歲,在司禮監也只能當秉筆太監,首席掌印太監輪不到他做,手下奏政事時,他只能裝啞巴。九千歲的權力和兇名,更多的來自於提督東廠,而不是司禮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