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學界,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兩大學派,一直為人工智慧的能力上限爭論不休:
強人工智慧學派認為出現完全像人類一樣思考的人工智慧,是社會發展的必須要求,也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
而弱人工智慧學派則堅持把人工智慧定位成輔助人腦思維、彌補大腦缺陷的工具,他們認為,人工智慧不僅難以做到模擬人的思維,哪怕能做到的,這樣的事情也是應該被嚴格禁止的。
下一刻,張一鳴問道:“那你的進展如何?”
“不順利。”陳非凡抿了抿嘴,露出一絲苦惱的神色。
人工智慧的載體是晶片,這也是大眾所熟知的智慧機器人最關鍵的核心,對於機器人來說,鋼鐵的身軀只相當於人的衣服,隨時可以更換,但晶片一旦破損,則象徵著這個機器人徹底“死亡”。
偏偏可惜的是,和人腦相比,目前的矽基智慧晶片在穩定性方面要差太多:
稍微惡劣的環境,或者稍微複雜的計算任務,就可能導致矽基電路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壞——上帝看起來就是這麼公平,給了你超高的運算速度,就不會再給你強大的自主糾錯和代償能力——所以經常可以聽到人類從嚴重的顱腦傷害中恢復過來的醫學奇蹟,但從沒聽過哪塊晶片損毀了之後還能自行復蘇的。
而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謂的強人工智慧註定只能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幻。
矽基晶片與生俱來的脆弱性,就像上帝設定的一道繞不過去的門檻,始終束縛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雖然最近我沒什麼時間管你,但我記得,上次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拋棄了增強晶片外圍防護裝置的思路。”
張一鳴道,“你這個思路是對的。晶片脆弱,就往外不停地懟裝甲,傻子才會這麼幹。這就像人在進化中,為了保護大腦,就無止境地加厚顱骨一樣,最後進化出來的大頭怪胎不滅絕才怪,簡直滑稽。人工智慧的穩定性,必須……也只能從晶片本身著手。”
“是的。”雖然心裡揣著事,但聽了老師的話,陳非凡還是感覺暗自好笑。
因為科技部的主流思路,就是加厚防護層,張一鳴這番話,等於把科技部的同行都罵進去了。
“我現在選擇了用矽基半導體材料,模擬人類腦神經結構的路子。”陳非凡簡單說了一句,以自己老師的學術水平,無需講解太深。
這是他們這一學派特有的思路,如果張一鳴受到奈米機器人的影響,在這個問題上的反應,一定會出紕漏,比如需要一個思考的過程,但對原本的張一鳴來說,這樣的思路應該是本能了。
“這是本世紀初生物計算機的路子,只是用矽基材料代替了碳基材料。”讓他慶幸的是,張一鳴馬上就點出了他思路的源流。
晶片模擬人類大腦結構,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晶片的天然缺陷,仿人腦的結構,或許能讓晶片具備模糊運算能力,即使出現損傷,也不至於因為一個積體電路的損害,造成整個邏輯迴路的崩潰。而且就像人類的腦細胞具有代償作用一樣,損毀的積體電路的功能,可以立即交付晶片的其他部分取代,不會影響工作任務。晶片整體的穩定性大大提高。
“很好的思路。”
張一鳴手指輕叩桌面,一針見血道,“但我猜你現在困在了完整的人類大腦深層解剖圖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