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緬甸之禍,朱常洛也是早有耳聞,在經受過近現代民族情緒的薰陶下,朱常洛對緬甸東籲王朝的行為是深惡痛絕,恨到心肝疼的。
但是,現在的他作為一個帝國的最高決策者,他面臨的問題顯然比緬甸之患更多也更復雜。
緬甸之患畢竟是在大明的最南端,而且,緬甸能騷亂的地方,也大多是道路不同,民風彪悍,不服王化的蠻夷之地。
若是,朱常洛就憑著一腔熱情就在雲南加碼,傾斜著本就捉襟見肘的大明財政去打這場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打完戰爭,那才是腦袋鏽透了。
畢竟,那裡可是號稱十萬大山的地方!
到處都是深山瘴氣和民俗奇異的土司統治。
這些土司們表面上是大明的附庸和地方代理人,其實,他們就是當地的土皇帝。
當地的土人也是隻服這些土司的,根本就不鳥朝廷的。
朝廷在這些土司眼裡算什麼?屁都不是!
流水王朝,鐵打的土司。可不是說著萬萬的。
這些土司有的都已經傳了幾十代人,經歷了秦漢唐宋元明,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家裡邊放著的各朝官印和官服,都能開博物館了。
指望他們對中原王朝納頭便拜,出生入死,簡直就是開玩笑!
所以,想要征服那裡,難度簡直就是地獄級的!
所以,對於明緬戰爭,朱常洛必須得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它並不是一場大明與緬甸之間的直接戰爭,它中間串雜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指望著連機械化影子都看不到的農業王朝,一頭扎進十萬大山裡跟緬甸人和當地土司們鬥智鬥勇,那簡直就是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
君不知,在近代戰爭時,雖然已經有飛機大炮等重武器的支援,但是,在那裡持續的戰爭還是死了幾十萬人,才將將穩定住局勢。
真想徹底把他們解決掉,實在是太難了。
就算到了現代的對越戰爭結束,也沒見到一點問題解決的影子。
能做到的,就是把邊境線給確定了,但是內部和外部各種問題,還是在靠著時間去耗,去慢慢消化,慢慢改變,才能看到成效。
否則,戰爭打的多激烈,後面的後果就有多慘烈!
難道,宣德皇帝真的是腦抽了才放棄交趾舊地的嗎?
那是因為統治成本太高了,根本就是一個入不敷出的賠錢玩意兒,指望一個靠農業基礎為後盾的中原王朝長久統治那裡,簡直是罔顧事實,草菅人命!
由此足見,有些問題真的不是靠著一時激情,一時爽就能解決的。
如果,朱常洛罔顧事實,強行征戰,最後肯定會導致整個西南陷入糜爛,到時候,就不是楊應龍一個土司在播州造反了,而是會有很多很多土司都會響應其中。
到時候整個西南一片戰火,朱常洛就等著完玩崩之後的自掛東南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