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居然縱兵搶劫?”
朱常洛看到邢玠送來的最新朝戰奏摺,然後,朱常洛將奏摺往一邊一放,然後說道:“擬旨。”
魏忠賢聽到朱常洛的話後,他立刻近身聽著。
朱常洛說道:“建州都督努爾哈赤蠻性難馴,目無軍紀,縱容卒下擅殺朝鮮百姓,情節極為惡劣。但念其入朝戰功,著削去龍虎將軍之銜,降為建州副都督。由其弟舒爾哈齊署理建州都督一職。責令其在朝鮮戰場繼續戴罪立功,若再行害民之舉,則交由有司從重處罰。”
魏忠賢領了朱常洛的旨意之後,他立刻送到司禮監去,然後由司禮監根據朱常洛的意思將這份旨意寫出。
接著這份旨意再次轉送到內閣,由內閣三位閣老再次確認後,從新謄抄潤色,然後再送到尚寶監加蓋皇帝寶璽。
這樣一套程式下來,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聖旨才算是新鮮出爐。
否則的話,直接發出的聖旨只能被稱為是“中旨”。
雖然中旨也帶有皇權的意志和權威,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就會產生被駁回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對皇權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由此可見,明代的內閣其實也是有幾分真權力的。
不然的話,他們怎麼可能接二連三的領導百官硬鋼皇帝呢?
有明一代,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章和馬上天子永樂大帝外,餘下的皇帝雖然都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帝權威。
但是,在有些事情的處置,他們已經失去了乾綱獨斷的專權,要和士大夫們妥協才能治理國家。
不然的話,這些士大夫們陰奉陽違起來,皇帝就被動了。
這也是為什麼自宣宗之後,皇帝要打破朱元章的祖制,在紫禁城內成立內書房,教育宦官讀書認字了。
因為,只有完全繫結在皇權之下的宦官才不會違背皇帝的意志,所以這也導致了明代皇帝喜歡用太監控權。
這也因此就形成了大明獨有的皇帝專政,太監干政,內閣行政畸形政治制度。
雖然在執行的過程中作為弱勢一方的太監們總是磕磕絆絆的,但是,最後總能冒出幾位權勢沖天的大太監來。
而這種大太監還不能像漢唐時的太監那麼囂張。
所以,這套畸形的制度也在無形之中保證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不然的話,當初的道君皇帝就會被當時的文官們按著頭管孝宗皇帝叫爸爸了。
如果沒有代表皇權意志的太監做他的白手套,他想躲在西苑裡煉丹修仙,擺弄帝王權術,這些想都不要想了。
但是,身為一個穿越者,一個具有權力控制慾人,朱常洛對此種政治制度可謂是深惡痛絕!
雖然,他心裡有時候也會想著要給予老百姓們一定的民主,要分化一些事權,要發展大明的未來。
但是,真的等到權力在自己手中執行的不夠順暢時,朱常洛也忍不住在想,自己要不要改變一下游戲規則,把內閣給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