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大明最重要的軍事制度就是大明太祖皇帝發明的衛所制度。
不過,這衛所制的發明也不是朱元章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這個制度也是朱元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總結出來的“先進”制度。
當然,從現在人的目光去看,衛所制度簡直坑爹到死。
但是,在衛所制度初創的時候,這個制度或許還是很先進的。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任何先進的制度不再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變時,也會漸漸的變成一種陳舊落後的制度。
所以,衛所制度的沒落是註定的了。
不過,即便如此,最初的衛所制也是在朱元章不斷的實踐中,再結合根據著隋唐時代的府兵制度演變而來的。
府兵制度在隋唐的時候,確實也是強勢一時,但是後遺症也非常明顯,在中央王朝處於弱勢或者對手下的將軍放鬆警惕的時候,府兵制就變成了一個割據大唐,使得大唐再也無法中央集權的怪獸制度。
所以,在繼承府兵制度的基礎上,朱元章也做了相當大的調整。朱元章調整的部分就是就是兵將分離制度。朱元章在中央設立了五軍都督府,用來分化了中央高階將領們的兵權,又在地方上設定了都指揮使司領導著地方上的衛、所。形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先進軍事管理理念。
所以,這套兵將分離制度不管是在那個時候,還是在現在,無疑都是非常先進且使用的制度。
這種制度可以說是從根本上杜絕了個別居心叵測的將領們居功自傲,擁兵自重,破壞統一的舉動。為國家的安定統一,無疑是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所以,在大明建立初期的時候,這種在軍事管理上的調整,朱元章的做法無疑是積極且先進的。
但是,時代的侷限性,總是會給一些當時“完美”的制度帶來致命的漏洞的。
在朱元章發明出來的衛所制度在兵力來源上,雖然比隋唐的府兵制度要更加廣闊一些。
除了原來追隨朱常洛起家的將領們自己所帶領的私軍之外,還有當時被打敗收編的元朝軍隊和其他群雄們計程車兵,作為兵力的補充。
但是,光這兩種兵力來源,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這兩種來源的兵力,忠心問題有待考證,作為一位白手起家的草根皇帝。
朱元章自然不會傻白甜的以為追隨他的將領和收編來的降兵都是百分百效忠他的,不然的話,朱常洛也不會在建立大明之後,手裡的刀就安耐不住的朝著原來那幫子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砍去了。
顯然,朱元章是不信這些的。
所以,在他發現的衛所制度中,兵力來源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籍選兵,也就是垛兵法徵兵。垛兵法徵兵的規則很簡單,就是從老百姓家裡直接抽人。而這些被抽來的人,在後來自然而然的就被賦予了軍戶的戶口,他們世世代代的只能當兵,沒有其他出路。
這樣的徵兵方式,讓朱元章的軍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徵發來了這麼多計程車兵,朱元章也自然不會讓他們閒著的,肯定得找個事情讓他們乾乾的。
而這件事就是“屯田”!
為什麼要屯田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只要是因為古代的糧食產量不高,想讓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養一支數量高達百萬的軍隊,除了屯田別無他法。因為,老百姓們交的賦稅也很難肩負起這麼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