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開局十大錘將免費> 第166章:張九齡(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6章:張九齡(終) (1 / 3)

胡應麟對張九齡的詩評價頗高,贊其為:

“曲江諸作,含清拔於綺繪之中,寓神俊於莊嚴之內。”

又說“張子壽首創清澹之派”,認為他下開孟浩然、王維等一路的詩風,這是十分中肯的。

張九齡詩歌成就頗高,獨具“雅正沖淡”的神韻,寫出了不少留存後世的名詩,並對嶺南詩派的開創起了啟迪作用。

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懷遠》等更為千古傳頌之詩,有《曲江集》二十卷傳世。

張九齡的詩早年詞采清麗,情致深婉,為詩壇前輩張說所激賞,被貶後風格轉趨樸素遒勁。

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

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即使罷相後,如有人向玄宗舉薦人才,玄宗輒問道:

“其人風度得如九齡否?”

開元末年,玄宗倦於理政,漸漸沉迷享樂,疏遠賢人,在小人得志的兇險政情下,張九齡能守正嫉邪,剛直敢言,成為安史之亂前最後一位公忠體國、舉足輕重的唐室大臣。

他曾堅拒武惠妃的賄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陰謀,他也曾反對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為相,以至屢忤玄宗意,終於罷相。

他目光遠大,曾言安祿山“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然而不為玄宗採納。

後來安史亂起,玄宗倉皇入蜀時,憶起九齡平生之言,痛哭之餘,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張九齡母親盧氏在始興已懷孕滿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見妻身體粗大面黃體弱,疑是得了黃腫病。

一日遇見一個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經診斷後,老先生告訴張九齡之父:

“腹中胎兒乃非凡人物,因這個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須到大地方出生。”

聽罷先生一言,張家只好遷到韶州,而張九齡據說就是在那裡出生的,但張九齡出生後也曾返回始興故里。

始興縣民間流傳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來自張九齡年幼時在石頭塘讀書的經歷。

張九齡自幼天資聰慧,才智過人,五六歲便能吟詩作對,一時人稱神童。

七歲那年春天,張九齡隨家人遊寶林寺,寶林寺是名剎,香火鼎盛,風景秀麗,遊客如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