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大乘佛法是怎麼回事?”
“當初傳法的時候,阿儺迦葉傳給玄奘的是白本,玄奘根據西行路上的各種領悟,自己寫了大乘佛法。
還記得最後一難麼?白本經書被扔老烏龜扔到了水中,被玄奘發現。
那些白本經書本就是記錄經文的,可以把腦海中的想法變為文字,指尖輕輕一觸,便能瞬間寫完一卷經文。
當時我正在靈鷺山和燃燈論道,搞出了極大地動靜,靈山諸佛的注意力都受到了影響,方便玄奘錄寫經文。
等到玄奘寫完,在外人看來,便是師徒四人拿出經文一卷卷晾曬。
如今在大明宣揚的,同樣是玄奘自己的法,而不完全是如來寫的真經。”
“不對,不對,不對,如果真經是玄奘寫的,佛祖難道不能發覺麼?”
“巧得很,當初大乘佛法曾經在西牛賀洲流傳過一部分,而闢寒三兄弟舉辦論佛法會,讓玄奘接觸到了這些。
玄奘錄寫之時,以那些大乘佛經作為基礎,還有我轉移注意力,大事一件接著一件,佛祖還真就沒能發覺。
近些年佛法大肆盛行,佛門氣數提高了不少,佛祖也就不再關注。”
“哼!佛祖都沒有發現,你是怎麼知道的?難道僅僅只是因為經文?”
“當然不是,阿儺迦葉傳經之時的小動作,盡數落入阿依納伐眼中。
阿依納伐憑此威脅阿儺迦葉,讓他們交出三藏經書,隨後帶給了岳丈。
遺失全部經書後,阿儺迦葉因為恐懼和嫉妒徹底墮魔,反倒成為了阿依納伐的掩飾,讓他得以施展後手。
一飲一啄,自有天定。
這話固然說的不錯,但天定之事也需要人為,早在昔年傳經之時,因果便已經在不知不覺間定下。
某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往往會有極大的作用。”
“原來如此。”
“現在明白了?”
“我不明白,這有什麼意義?”
“這當然有意義,不過要等到玄奘獲得人間認可,才能獲得真正天翻地覆的機會,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石青璇也是聰慧之輩,很快便想明白呂雲澄的計劃,嘆道:“雲郎還真是膽大包天,就不怕出亂子麼?”
“我為什麼要怕出亂子?”
“靈山出了亂子,看似和雲郎沒有任何關係,但孫悟空肯定會出手,雲郎難道忍心眼睜睜看著孫悟空失敗?”
“當然不能,但我別無選擇,因為那個時候也是我的好機會,這是一個蔓延三界的大計劃,絕非只在靈山。”
“當初我爹身入朝堂,以一己之力分裂東西突厥,慈航靜齋多有怨憤,雲郎多有支援,孰是孰非,過眼煙雲。
沒想到如今成了神仙,還是免不得各種陰謀詭計,這個世界,難道沒有一處地方,可以安心地演奏樂器麼?”
“有生靈的地方就有紛爭,猴子要爭奪猴王,野狼要爭奪狼王,人類要爭奪皇帝,神仙要爭奪玉皇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