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你不是,你就不是,是也不是。
很多時候,事情的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信哪個“真相”對自己更加有利。
這個道理,即便是幾乎沒出過少林的心誠和心燈,也非常的明白。
少林原本有七位“心”字輩的老和尚,即:心湖、心眉、心誠、心燭、心樹、心燈、心寵。
心湖、心眉、心寵被呂雲澄斬殺,心寵被爆出是內鬼,身敗名裂,少林也因此元氣大損,不得不封山閉寺。
心湖說放下仇恨,一切了結,但誰都知道,這不可能。
可呂雲澄的武功實在是太高,還有三把削鐵如泥的神劍,便是擺出一百零八羅漢陣,也沒有多少取勝的希望。
武林高手活的比較久,呂雲澄至少還有六七十年好活。
那豈不是說,少林弟子在六七十年內,行走江湖都抬不起頭來?
哪怕呂雲澄老死,呂雲澄的子孫後代,又豈是好相與的?
就算後代不肖,呂雲澄七老八十的時候衝到少林大殺一通,也能讓少林數十年積累化為烏有。
現在有一個絕好的機會。
沈浪要舉辦“華山論劍”,而準備參加華山論劍的心燭及其弟子被人殺害,呂雲澄很有嫌疑。
只要能讓沈浪去對付呂雲澄,一切威脅就都不存在。
心誠和心燈甚少出少林,和沈浪也沒接觸過,只知道沈浪是仁義無雙的“大俠”,而少林最擅長的就是對付“大俠”。
一方面對沈浪進行道德綁架,求沈浪主持公道。
一方面大肆宣揚昔年柴玉關之事,若是沈浪不允,就把華山論劍變為另一個“衡山之禍”。
這個算計若是成了,少林的收穫將是非常巨大的。
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心燭究竟是被誰殺死的,變得非常的微不足道。
這個想法很好,但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心樹看來,無異於自尋死路。
確實,很多時候,事情的真相併不重要,但重要的也不是相信哪個真相對自己更加有利,而是自己的能力,能夠維持住哪個“真相”。
或者說,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真相”。
心樹和沈浪接觸過,知道這位大俠不僅有菩薩心腸,還有佛陀慧眼,想要對他進行道德綁架,幾乎是不可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