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中,有一種常見的物品,名叫“玉簡”。
那些修行者們,不管是遇到神功秘法,還是遊歷之時的見聞,亦或是偶有所感,都會記錄在玉簡之上,能夠流傳千年萬年而不朽不壞。
以呂雲澄此時的修為,想要用一塊木頭達到玉簡的效果,那是做不到的。
但是在木頭上留下劍意,卻沒有任何問題。
留下浩然劍意,一是為了交好儒家的高手,二是為了讓儒家的天才推演劍訣,呂雲澄自然不會故弄玄虛。
劍身一面刻寫了“碧血丹心照汗青”七個字,另一面則是刻寫了霍家劍法的劍訣。
得益於魯妙子這個博學多才的岳父,呂雲澄閒著無聊的時候,也學了一些古文字。
雖然七國文字還未一統,但以儒家弟子的博學多才,還是看得懂的。
若是實在看不懂,也沒人幫忙翻譯,那麼抱歉,誰特麼讓你不好好學習的,儒家不需要學渣!
伏念送出了太阿劍,得到了霍家劍法的劍意和劍訣。
雖說明晰前路,豁然開朗,儒家也多了一門傳承,但總有一種獨特的感覺,就好似範廚師用腳踏車換了一副拐。
呂雲澄也有一種感覺,就是把腳踏車改成輪椅,又把那副拐換了回來,對方不僅要搭上錢和表,還要對我說謝謝。
這是不是叫欺負老實人啊?
有~點~意~思!
收好木劍之後,伏念施了一禮,道:“多謝呂宗主指點,此劍事關重大,伏某必然會為它選擇一個才智高卓的傳人。”
“才智高卓的弟子也好,群策群力共同參研也罷,劍既然已經贈與伏掌門,那便由伏掌門做主,我很期待看到更強的劍訣。”
“如此高深的劍訣,還能更進一步麼?”
“當然,武道也是知識,知識本就是該不斷長進的,假如出現了退步,那就說明出了問題。”
“原地不動,也會出問題麼?”
“你原地不動,別人勇猛精進,不就相當於退步了麼?倘若故步自封,再怎麼高深的劍訣,也終有被破解的一天。”
儒家內部也分為不同的學派,有不同的思想體系,雖然不是如同道門天人兩宗那般上演全武行,平素爭鬥也是不少。
就連荀子、伏念、顏路的思想也各不相同。
有人傾向於改革,有人傾向於教化,有人傾向於崇古,有人傾向於兼收幷蓄,有的只想專心做學問,還有的像是晉朝的隱士狂生。
呂雲澄的話和改革一脈不謀而合,崇古一脈鄙視為歪理邪說。
但剛才論劍,呂雲澄只憑儒家的武藝,便能勝過儒家掌門人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