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如流水,彈指若歌吹。
數年後,後山的竹林折了些舊枝,也添了偌多新筍。
傳承千年的龍虎山,對時光的流逝分外遲滯,唯有道場幾多生面,一如已去的舊顏,憧憬地望著龍虎大殿。
歲月輪轉,迴圈往復,春去夏來,秋落冬臨,不覺又到了問道的時日。
師兄弟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處,談論著龍虎山問道儀禮諸多奇趣,讓會心一笑,令心馳神往。
殿內鐘聲齊鳴,道場上雜聲頓泯,新晉弟子們,面色各有不同。
而今亂世,天下不定,暗流湧動,似龍虎山這般方外之地,遠離塵世喧囂,淨土一方,尤為可貴。
或許有人道心不堅,乃至不明道為何物,只為上山避禍。
然山下種種,浮於心間,即便修不成道,也要學成一身本事,退可護持己身親鄰,進能有力觸及漩渦。
此時此刻,也不禁捫心自問,何為道?
驕陽往上爬了三分,殿門業已大開,有人得傳金光之法,有人空空一無所獲。
談笑再起,卻多了默然;眼波流轉,更添了繁雜。
“趙師兄,你可是早早就得了金光之法,想必已經修到高深境界,師弟我說不得要好好向你請教一下哩!”
趙方耀神清氣爽:“好說好說,時間還早,就去道場,今天有什麼問題,知無不言,下午我可回家探親了。”
一山弟子,多是耳聰目明之輩,“趙師兄,算我一個!”
“我也是!”
倒是有大半的弟子,沒有回屋靜修,隨著趙方耀,走向了道場。
遠遠便看到道場立著四條人影,其中矮小的那個揮手招呼,眼中有不甘之色:“方耀師兄。”
“喲,是晉中師弟。”
“什麼晉中師弟,是晉中師兄,可比你入門早。”
“晉中…師兄,半大孩子。怪彆扭的。”
眾人逶迤而來,趙方耀目光望去,亦覺白雲蒼狗,物是人非。
四人中,即有他的師兄,也有他的師弟。
田晉中年齡最小,發育也晚,個子矮矮的,半大孩子倒是沒有說錯。
劉懷義長了一截,不過比同齡低了,讓人有點憂心,不過看他自己,貌似不怎麼上心身高問題。
變化最大的,非兩位師兄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