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誰都沒有想到,代璋離開京城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會這麼快的被人們再一次想起。
而這一次想起他的,不止是他的胞妹黛瑾,甚至也不止是那些跟他私交甚厚的朋友,而幾乎是整個朝廷上下。
因為,正如代璋曾經所擔心的那樣,陸遠江將軍,並沒有能夠領著盛啟軍在前線大敗外藩。
本來,陸將軍信心滿滿,以為外藩不過是些不懂兵法不識戰術的粗野蠻人,中土來的將軍,又是帶著聲名遠播的盛啟軍,只消雕蟲小技,就可以解了這外藩之圍了。
然而正是這樣的輕敵之心,讓陸遠江和他的部下們吃盡了苦頭。他們第一個沒有預料到的,就是邊疆苦寒,讓毫無預先準備的軍兵喪失了一半兒的戰鬥力。
接下來,外藩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好對付,這些人常年與中土交戰,對於自己對手的語言、習慣、戰術都是瞭如指掌。
反過來相比,陸將軍對自己的對手,幾乎就只剩下些紙上談兵的瞭解了,這樣一交起手來,雙方則是僵持不下,互有勝負。
如此戰局,對於外藩的軍士們倒是一件好事,這本來就離他們的家鄉很近,每次若是贏了戰鬥,便多搶奪到一點銀錢糧食,若是輸了,也無甚大礙,不過是捲土重來也就是了。
可是盛啟軍則不同了,在這條件惡劣的邊疆呆了三月有餘,從上到下,沒有一個將士心裡不在著急。皇上派他們出來是來平定戰亂,收復城池的,而不是僅僅讓他們守衛邊疆,這樣的戰局,他們無法向朝廷交差,自然也沒有臉面回家。
再說,前線每打一天仗,對於朝廷來說都是不小的消耗,人要糧食馬要草料,每一筆花出去,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撐到第四個月出頭的時候,陸遠江再也撐不下去了,他派自己的監軍宋達水回京,向皇上和朝廷告急,希望能多多增派一些援軍,或是再找別的將軍來替換他。
這樣的情景,當初代璋是有預料過的,甚至朝中其他的一些將軍也是擔憂過的,然而當真的發生的時候,上上下下卻都是一籌莫展。
怎麼辦?這時候,皇上早已悔恨不已,他這才發現自己被一點點猜忌之心衝昏了頭腦,不僅當初決定不派代璋而派他人是個錯誤,而後來同意將代璋列土封爵送出京城更是一個無可挽回的錯誤。
如果此刻代璋還在京中,就算是兩人之前心中都互相有些不滿,可是為了國家大計,想來他堂堂慶國公也會毫不猶豫的披掛上陣的。可是現在倒好,陸遠江在前線要求增援和換人,景承看看自己的朝廷上下,這些個武將裡面,又有誰可以用呢?
沒有了,真的沒有了,剩下的武將,無論是經驗還是戰功,別說跟代璋相比,就是跟前線那位苦苦支撐的陸將軍相比,也都沒有幾個可以比肩的。
如果換了一個人去,不過是同樣的結果,再多撐一段時間罷了。
皇上頭疼,跟皇上一樣頭疼的,就屬當初執意要臨陣換將的肅王爺和兵部尚書姚猛了。
這兩人聽了宋監軍回來告急的訊息,心中大驚,沒料到自己推薦的陸遠江這麼不靠譜,如果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不出多時,皇上和朝裡面那些中立的大臣們,估計就要把兵敗的責任歸到自己的身上來了。
想到這裡,他們急忙忙的趕到後宮,想來找皇后商量個主意。
在旁人眼裡,倫伶也許還是年紀輕輕不能承擔大事的,不過來回幾次之後,肅王爺和姚尚書已經深切認識到了這位皇后的厲害。她的心機多端,有時候連朝裡面最狡猾的老臣也比不上。
此時的倫伶,正在後宮安心養胎,外臣,她是好久都沒有見過了。其實倫伶本來對政事也沒有太多興趣,之前的參與,也無非是為了跟姑母和伯父作對,而自從代璋離開的京城以後,她心裡也好像舒坦了不少,後宮繁瑣的雜事也都暫時一應交給範貴妃去打理了,自己只想著安安心心的,能給皇上生下個長子。
聽說肅王爺和姚尚書來了,她本不願意去應付,大著個肚子的後宮婦人,如果總是跟外臣見面,讓人傳到皇上耳朵裡了,只怕是要不好聽。
不過倫伶轉念一想,這兩人都曾經給自己立下過不小的功勞,此時他們有事相求,自己若是拒之不見,以後若是再想要他們幫手,恐怕就有些難了。
罷了,還是聽聽最近朝廷上又出了什麼新鮮事兒吧,抱著這樣的心情,倫伶請了二位進到宮裡來。
聽到外藩戰亂的事情,和陸遠江連續戰敗的訊息,倫伶心裡也吃了一驚,本以為這場戰爭誰去都是輕輕鬆鬆的取勝的,這才不願意讓伯父去領這個大功績,沒想到,原來這外藩粗人,也並不是好對付的?
“娘娘,此事緣起,還是臣等提的意見啊,才攔阻了皇上派慶國公領兵的,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情,唉——”肅王爺顯得滿面愁容,他雖然對代璋心懷了些許不滿,可是畢竟還是更加在乎皇家的江山社稷,“若是如今真的一籌莫展,在外藩那裡吃了虧,丟了人,臣這張老臉喲,也沒法去地下見先皇了,咳咳咳——”
“老王爺,臣又何嘗不是呢。”一旁的姚尚書也是同樣的哭喪著個臉,“那陸將軍,說來還是臣最先想到的,他之前打過不少的勝仗,人品也靠得住,臣這才推舉他的,沒想到,哎,皇上要真是怪罪下來啊,還是得先怪到臣的頭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