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百姓現在的信仰還是祖先崇拜和天地崇拜。
這個時候華夏還沒有標準意義上的宗教信仰和團體,而以祖先崇拜為主體的方術和天地崇拜為主體的五行說、五德始終(鄒衍等人)等理論才是那個時代最有市場的前宗教學說。
而這兩個學說經過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三策中天人感應的影響以及漢宣、漢成、漢哀三代的學術亂局,也就是天下人人都在胡說八道的時代。
那個時代吹牛自稱得天感應寫下的預言多不勝數,當時有個騙子說什麼“劉秀髮兵捕不道,卯金修德為天子”,另外一個叫做劉歆的白痴居然信以為真,改名劉秀,妄想卯金修德為天子。
結果被人告發拉去砍頭之後,這兩派就結合了一些儒家的玄幻思想,然後兩派南北分立,組建了天師道和太平道,也就是現在的太一和全真,就成了道教的雛形。
早期的道教沒有什麼教義可言,入教後也沒有任何的儀式和活動,而道教的研究方向也是不死藥和性知識。直到陸修靜、寇謙之在南北分別對南北道教進行改革,採用了不少儒家學說和老莊學說,並輔以方術知識,才終於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道教體系。
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在古印度誕生,35歲開悟後創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導眾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樂的真諦,以及離苦得樂的方法,給人類以和平、幸福和智慧。
漢哀帝時,佛教傳到了氣候風土、民族、信仰迥然不同的中國。佛教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佛教在印度於公元十三世紀初消亡,被商羯羅趕出了印度,在中國卻作為“大乘佛法”而得以發展和創新。
總的說起來,道教才是本土教派。佛教在華夏大地上繁衍了這麼久,漸漸的也變成了符合華夏大地的教派。
而現在的摩揭陀的佛教、耆那教以及羅馬人的原始宗教居然打起了秦國的注意,這讓楊子墨自然很是反感。
正在集市上雞同鴨講的兩夥人此時自然也注意到楊子墨一行人的存在,他們此刻好像發現了新目標。
無論是什麼人都知道事半功倍的道理,在他們看來。與其花費無數的時間勸一個普通人信教,不如勸一個有權勢的人信教。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顯而易見。
“見過貴人(大人)!”
兩夥人的領頭紛紛走了過來,對著楊子墨行了各不相同的一禮。
“何事?”
“璇璣翻譯給他們!”
楊子墨臉色不善的望著兩夥人。
“貴人與我教有緣!”
婆羅門的僧人們作了一禮,開口便驚呆了楊子墨。
“不知尊者以為我當如何?”
“當入我教,享西天極樂!”
話音剛落,楊子墨的臉頓時變得陰沉起來,他不怒反笑,笑呵呵的看著婆羅門的一眾尊者、佛陀、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