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秦國一統中原,秦王政自稱始皇帝后,秦國開始為一統進行改革。”
“廢除分封制改為郡縣制,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與衡量度,讓整個中原融為一體。”
“可以說秦王在治國上還是很出色的,這一系列的政策下來,讓中原實現了大一統的理念,往後的時代裡,不管中原如何分裂,最終都走向了統一。”
“也正是這樣的成就,讓秦王在後世被評價為千古一帝。”
“當然,秦王的政策實現了中原大一統,但並不代表他所有的政策都是對的,甚至有些政策是對的,但施行的時候卻是用了錯誤的方法。”
“比如李斯推行的律法,完善了秦國目前來的律法,讓秦國的律法變得更加的苛刻,如果說七國尚在,秦國的律法能讓秦國變得更強,滅六國更加的有利,但秦國統一中原後,李斯推行的律法反而成為了秦國亡國的原因之一。”
趙焱的話,讓在場眾人震動,特別是韓非、李斯兩位法家代表,而秦王也可以從中發現,秦國居然亡了。
“先生,同樣的律法難道還有不同的效果?”韓非急切的問道。
相比起李斯這位重權勢的人,法只是他獲得權力的工具,那麼韓非則是更重於法的思想理念。
韓非比李斯快了一步提問,讓李斯張開的嘴差點沒能合上,楞了楞後急切的看著趙焱,想要從中知道答案,為何他推行的律法能夠讓秦國滅六國時興盛,滅六國後反而成為了亡秦的原因之一。
“你們對法的認知還是不足的,雖然說你們兩個已經是當世最厲害的法家代表,但律法是要經過時間的考驗的。”
“按照後世的說法,任何律法都是有漏洞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補充和更改。”
“用形象點的說法就是律法就是羊圈,初步建立時是完後的,但隨著時間的推延,羊圈就會漸漸破損,羊就會跑掉,所以羊圈要在發現破損的時候及時修補。”
“秦國商鞅推行的變法,讓秦國變強了,但商鞅的變法對現在的秦國來說完全沒有多大的作用了,至少還未有什麼破壞。”
“但李斯的法對秦國來說,正是目前最好的法,可以增強秦國的力量,但秦國一統後,他的法從增強秦國力量轉變成了亡國根源之一,是因為法用錯了。”
“亂世用重典,盛世時呢?中原統一後,沒有了七國間的攻伐,敵人也就只剩下了北方狼族,對中原來說便是一個盛世,盛世用亂世之法,當然就不一樣了。”
“盛世之法與亂世之法嗎?原來還有這樣的說法。”韓非感覺有些受教了,他從中悟出了一些朦朧的想法。
李斯聽懂了,但無法理解,為何盛世與亂世的不同,讓同一種律法起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但趙焱這麼說肯定有歷史作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