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首輔陳演回到家中,讓人叫來了自己的兩個兒子。
“你們準備準備,立刻離開京師,到南京去。”陳演坐在太師椅上,眯著眼睛向兩個兒子道。
“爹爹,這麼急,這是有什麼事情嗎?”大兒子問道。
“沒什麼,只是朝廷如今的局面稍微有點危險,所以為父要把你們先送出去罷了。”陳演很平靜的道。
“難道闖賊真的要打來了嗎?”小兒子緊張地問,“那爹爹為什麼不走?”
“爹爹身為朝廷首輔,哪裡能在這種時候走?”陳演睜了睜眼睛,“如今京師的確危險,但是闖賊未必能知道京師的虛實,未必便敢來。而且朝廷已經開始急調吳三桂帶兵入衛了。動作快一點,京師稍微守一守,就有援軍了,又有什麼可怕的?”
“啊?爹爹不是反對調動吳三桂的嗎?而且,既然沒有危險,爹爹又為何讓孩兒等人到南京去?”大兒子驚訝的問道。
“此一時,彼一時,當時宣大都還在,自然不需要調動邊軍入京師。自古以來,邊軍進入京師,都不是什麼好事情。說不定就會弄出什麼亂子。你們讓忠順去和凱申的人聯絡一下,讓他們護送你們走,家裡的銀子還有田契都帶上。”陳演搖搖頭道,“今日萬歲召見我,說是有人提議遷都。這真是奸臣!如今的局面下,若是聖上先走了,京師頓時便沒法收拾了。便是要南遷,也不能這樣草率!朝廷上,文武百官這麼多……那裡是說搬走就能搬走的?”
陳演是非常的反對遷都的,這裡面的理由卻不僅僅是他如今嘴巴上說的那些。首先南京是東林和復社的地盤,真要遷都去了南京,那他一個北方人,在那裡哪還保得住首輔的位置?其次,所謂“文武百官這麼多……那裡是說搬走就能搬走的”指的其實並不是官員機構。我大明在南京基本上有完好的一整套的機構呢。這裡一時間搬不走的,還包括北京的那些文武百官的傢俬。就是陳演自己,家裡也有好幾萬兩白花花的銀子,還有各地的田產,各種生意,那裡是說搬走,就能搬走的?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中,陳演因為耽誤了召集吳三桂進京護駕,被罷去了首輔的職務,當時他就打算離開北京南下的,只是家裡東西太多,還沒來得及運出去,李自成就把北京城給包圍了,然後他就守著這些銀子,等著李自成進城。然後落在了劉宗敏的手裡,先是被敲剝出了4萬兩銀子,後來又被李自成所殺。
“那陛下要南遷,爹爹是什麼態度?”大兒子又問道。
“我對陛下說:‘自古以來,南遷之國,有能復濟者乎?’陛下半天說不出話來。我又說:‘當年南渡的那些朝代,最後都落得什麼下場,後世的人都如何評價他們,陛下不知道嗎?當初土木堡的時候,若是景泰皇帝南渡了,如今大明是什麼樣子?若是陛下和文武百官都走了,北京城就斷斷沒有還能守得住的道理。北京一丟,朝廷每年花費鉅萬養出來的關寧軍便孤懸一處,到時候,他們不是向建胬投降,便是要向闖賊投降。這樣一來,國家就真的不可收拾了!’,陛下聽了,只是嘆氣,看起來不像剛剛提起這事情的時候那樣堅決了。明日我再引導群臣進言,反對南遷,陛下就算再想要南遷,也不能一意孤行吧?”陳演道。
對於得到群臣的支援,陳演是相當的有把握的。這不僅僅是因為皇帝鎮守北京是我大明的政治正確,也因為大多數大臣,也有著和陳演一樣的需要。就算要南遷,他們也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轉移個人的產業。
“爹爹,我明白了。”
……
崇禎臉色蒼白的回到了後宮裡,周皇后迎了上來。
“陛下昨日讓臣妾收拾行李,臣妾已經安排下去了。不知道……”周皇后說到這裡,突然看到崇禎臉色不對,便住了口。
“先不要急,慢慢準備。”崇禎道,“今日我已經發出詔書,調山海關的軍隊入衛京師了。也許,我們用不著急著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