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華夏民族在國際上被人敵對,被人輕視,其實最看不起華夏的,正是華夏人自己。為什麼華夏有那麼多人崇洋媚外?說簡單了,還是因為自卑!
在他們眼裡,就算老外拉了一泡屎,那也絕對是香的,恨不得趕緊捧起來大吃一口。
可悲的事,像這樣的人目前在華夏還真是不少!
“看到了?這是尺八,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上面有前四後一五孔。明明是我國吳地的傳統樂器,可是現在倒算是倭國傳統樂器了!在華夏,現在會吹尺八的人能有幾個?而在倭國,自從尺八從唐朝流入倭國後,一直傳承至今!這種樂器,音色蒼涼遼闊,空靈恬靜。自古是被譽為‘雅樂’的代表樂器。”蕭鵬介紹道。
王琥接過蕭鵬製作的尺八仔細端詳,果然如蕭鵬所說,長一尺八寸,用的竹子是蕭鵬特意挑選的內壁較厚的竹子。
為了挑選這根竹子,蕭鵬可是費了心血。因為尺八的吹口必須在竹節上,切各個孔必須在距離竹節的特定距離。所以,選擇製作尺八的竹子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做尺八必須帶著竹根的部位,所以挑選製作的竹子非常之難。
嚴格說起來,做尺八最好的竹子是桂竹,但是千里巖上沒有這個條件,蕭鵬只是從島上前人種植的竹林裡矬子裡拔狀元,挑選一根合適的竹子,做的這根尺八。
當然,蕭鵬也沒有因為材質一般就粗製亂造了,這根尺八的外表,雕刻著一副浮雕仕女圖,看上去栩栩如生,堪稱藝術品。
蕭鵬又把細的竹樂遞給王琥:“這也不是蕭,這個叫做龠,這個來歷更大了,是吹火筒演變而成的。將近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就已經是一種發展完整的多音孔樂器了!史書記載,黃帝令伶論創造樂器,伶論拿了一段竹子前端,做了‘黃鐘之宮’,也就是‘黃鐘之龠’。龠最大的特色,是斜吹!奏法質樸,不需令設吹孔,只於管口一端做吹口,這是古三孔龠,雖說只有三孔,卻能演奏出絕妙的聲音。今後有機會再做個骨龠,聲音更為縹緲玄幻。”
王琥聽得一愣一愣的,看著蕭鵬,年紀和自己差不多,怎麼這麼瞭解華夏傳統呢?想了想:“首長,你既然這麼瞭解,說的熱鬧不如吹奏一段試試?”
蕭鵬呵呵一笑,拿起龠斜放在嘴邊,隨著蕭鵬的演奏,一段活靈活現的百鳥朝鳳的景象出現在王琥的面前,王琥徹底震驚了。
王琥並不知道什麼樂理,平時偶爾聽聽流行音樂,可是儘管他不懂音樂,可是卻也被蕭鵬的演奏深深吸引其中。
島上其餘人聽到了蕭鵬的演奏,也紛紛湊了過來,欣賞起蕭鵬的演奏。
一曲完畢良久,王琥才反過神來:“首長,你這手絕活真厲害!你再演奏一下尺八唄。”
蕭鵬也沒拒絕,拿起尺八吹奏起來。
尺八的音色和龠完全不同。龠的聲音輕靈,而尺八的音色則很是厚重。
隨著蕭鵬的吹奏,一副淒涼粗獷的畫面展示在眾人眼前。蕭鵬越吹越用心,竟然沉迷其中。
不知道蕭鵬吹奏了多久,周圍竟然傳來抽泣聲。
蕭鵬一愣,扭頭一看,嘿,自己的尺八演奏,竟然吹哭了一群大老爺們。蕭鵬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竟然圍坐了一群人。而且竟然被自己吹奏的龠曲感動的掉了眼淚。
蕭鵬愣住了:“你們感情太豐富了吧?”
王琥擦了擦眼角的眼淚:“瑪德今後誰再跟我說民族的東西不好我跟誰拼了!誰說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