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有點吃驚:“還有人用這種方法來捕魚?”
“少見多規!”蕭鵬說道:“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有用魚槍鏢魚的傳統捕獲方式,咱們國家唐代就有鏢魚的記錄。唐代詩人韓愈就寫過一首叫《叉魚招張功曹》的詩,就是講述怎麼樣去叉魚的過程,其中寫著‘競多心轉細,得雋語時囂。’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去鏢魚的時候各自尋找自己的目標,非常的細心,有人有了收穫那就大夥兒一起高興。不過咱們國家的鏢魚一直是鏢淡水魚,鏢海魚的傳統倒真不多。”
“這又是為什麼?”潘佩宇站在碼頭上問道。
蕭鵬解釋道:“這還用問?海上風浪大唄!你如果在河裡站在船上還算平穩,你到海上試試?像西方國家、非洲、南太平洋島國幾乎都有鏢魚的傳統,那是因為他們那邊近海就有大魚,比如說西方捕鯨時期都是用這種辦法、但是咱們國家北方是大陸海,一般很難見到那麼大的魚,所以使用這種方法捕魚的人就不多了。”
“現在還有用這種方法捕魚的?”楊猛覺得這辦法有點‘二’,可以說是最沒有效率的捕魚方法了。
蕭鵬點頭道:“還真有,像非洲那邊、南太平洋島國很多地方都保持著這種捕魚方式,你別小看這個技巧,你想要成為一個鏢魚手?至少要練個四五年才行。你也知道,在海上船頭是起伏最高的。光在這鏢魚臺上站穩就需要練好久。而且還要有個好眼力,能在海上很遠的距離就能發現大魚,肢體敏捷度也要很棒,膽子要大,投擲魚槍的時候能做到‘快準狠’。這一根魚槍接近四十多斤重!鏢魚手還要指揮船長控制速度和方向,還要準確快速的把這魚槍扎到魚身上,在海浪裡這可真不容易做到。這茫茫大海里看到大魚可不容易,而鏢魚的機會可能只有一次,萬一失手魚說不定就跑了。”
楊猛咋舌:“臥槽,這也太麻煩了吧?”
蕭鵬同意楊猛的觀點:“沒錯,你也知道,光
在水面上有折射,你在船上看到的海里的魚的位置也不是它的準確位置。我們在海面上看到的海里的魚,因為光線的折射,看到的其實都是虛像,魚的實際位置是在虛像的下方,鏢魚手要投擲的時候魚槍往往要往偏下方的位置去投擲,而且離著魚越遠投出的角度又要越靠近自己,到底哪個位置才是魚真正所在的位置就需要鏢魚手的判斷了,而且海洋顏色對鏢魚手來說也是一道難題,不同顏色的海水折射的角度又不同,靠的就是鏢魚手的經驗,練個四五年的鏢魚手還不一定出徒呢。現在像楓葉國以及歐洲一些地方,這種鏢魚開始慢慢變成了一種競技專案,一群人比誰鏢中的魚多。變成一種有錢人的消遣方式了。”
“咱們國家沒有聽說有人這麼捕魚啊!”潘佩宇不解問道。
楊猛指著船說道:“那這艘船是怎麼回事?”
蕭鵬想了想:“目前好像在寶島東部還有用這種方法捕魚的人,這艘船是不是就是那邊過來的?船上的人呢?”
楊猛答道:“船上的人?讓我關起來了。你不知道多煩人,我特麼的說什麼他們也聽不懂,他們說什麼我也是不明白,最後說了半天雞同鴨講。乾脆我就把他們關起來了,回頭送到鎮上派出所去處理吧!”
蕭鵬從船跳上碼頭:“都,帶我去看看去!不管怎麼說,能做鏢魚手的都值得認識一下。一個個都是高手呢。那是外國人麼?”
楊猛撓了撓頭卻道:“應該是華夏人吧?”
蕭鵬一臉嫌棄:“都是華夏人人家說話你聽不明白?”
楊猛不服道:“你去了你也聽不懂!”
蕭鵬冷哼道:“你以為我是你呢?走著!”
結果蕭鵬看到了被關起來的兩個人,都是大約五十多歲的樣子。兩人看到蕭鵬進來一起跟蕭鵬解釋著什麼,蕭鵬瞬間懵逼了:他還真聽不懂那兩人在說什麼。。。。。。
楊猛一臉得意:“我說吧,你也聽不懂!”
喬治娜看著兩人的樣子覺得有點搞笑:“奇怪了,你們都是華夏人,怎麼說話互相還聽不懂呢?”
蕭鵬嘆氣道:“喬治娜,你還是不瞭解華夏,你知道華夏境內多少種語言麼?129種!而且差異很大!”
喬治娜眨了眨眼:“我的上帝,129種?就跟英語和法語那樣的差別麼?”
蕭鵬苦惱道:“歐洲那旮旯那麼多國家,語言也那麼多,其實都是屬於印歐語系。而我們華夏呢?129種語言分別屬於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印歐語系五大語系,另外還有五種混合語,以及最邪門的朝鮮語,光漢藏語系就76種語言,阿爾泰語系21種,南島語系16種,南亞語系9種,印歐語系1種!這還沒算上方言!上帝也學不會我們國家的所有語言的!”
“哥們,你說錯了吧?咱們國家才56個民族,哪有那麼多語言?”楊猛說道。(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