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剛想爭執兩句,他的魚竿突然猛然彎曲下去!
“大魚!”楊猛抓起魚竿猛搖,一會兒一條長相怪異的大魚被楊猛拖上甲板。
楊猛等著魚看了半天,嘴裡吐出四個字:“臥槽,真醜。”
也不怪楊猛發出這個感嘆,楊猛釣上來一條一米多長的黃鮟鱇。
黃鮟鱇,又叫蛤蟆魚,聽這名字就知道多醜了,它並不善於游泳,屬於底棲魚類,常年趴在泥沙質的海底。
鮟鱇魚背部有一條鰭棘高高豎起。這條鰭棘原本是背鰭的一部分,後來演化成一根“釣竿”。
平時的鮟鱇魚就潛伏在海底,伸出它的魚竿把獵物引誘到近身,然後一口吞掉。
黃海最常見的是黑鮟鱇,個頭比黃鮟鱇小很多。但是長相幾乎一樣,恩,一樣的醜!當然,比起他們的近親角鮟鱇,他們算是長得好看的了。
而且這種魚還有一點好玩的地方,那就是你經常可以雌魚身上寄生著形象更為怪異的小魚。
而這些小魚,就是雄性鮟鱇魚,雌鮟鱇魚比雄性體型大幾十倍。當雄性發現雌性鮟鱇魚後,就會一口咬住並且刺穿雌魚的面板,咬住就不撒口,與雌魚面板融合在一起,黏牢在雌魚身上。靠著吸收雌魚血液存活,併為雌魚時刻準備著充足的JING子。而一隻此雌魚往往同時和多隻雄魚合體。
當然,美食的世界裡,從不看臉。這類棲息於深海,長相放縱,遊速緩慢整天趴窩的醜魚,卻口感出眾,尤其是它們的魚肉裡富含膠質,肌肉纖維彈性十足,吃起來像蝦肉一般,不管是做刺身煎炸燉煮紅燒,怎麼做都好吃!
在倭國,鮟鱇魚被譽為人間美味,更有關西河魨,關東鮟鱇的說法。甚至由於鮟鱇魚表皮滑,在菜板上不容易切,需要吊起來處理,所以怎麼切鮟鱇魚,都變成了當地傳統的表演專案。在倭國很多壽司店在處理鮟鱇魚時,都會讓廚師在壽司店門口展示切割技巧,吸引顧客。
不過鮟鱇魚肉雖說美味,但是卻並不是鮟鱇魚身上最可口珍貴的。鮟鱇魚身上最好吃的部分,是它的肝。
在華夏有的人買到鮟鱇魚,在處理魚時,習慣的掏乾淨內臟,這絕對是暴殄天物,扔掉了鮟鱇魚身上最美味的地方。
要知道,鮟鱇魚肝,可是被譽為深海鵝肝。兩者比較起來,安康魚肝更加綿軟細嫩,味道清新,沒有鵝肝的油膩感。
總而言之一句話,這是一種口味和長相呈現最巨大差異的魚類。
“這可是條好魚啊。”蕭鵬感慨道。
楊猛更是樂得不行:“願賭服輸,這一條就夠我贏了。你要吃一星期魚嘍。”
這條大黃鮟鱇,起碼五十多斤,直接秒殺了蕭鵬的漁獲。
蕭鵬一臉失望:“是,願賭服輸,吃魚就吃魚吧。”
蕭鵬能這麼容易認賬麼?必須不能!就在剛才楊猛把鮟鱇魚釣上甲板時,蕭鵬就已經把意念分身放入海底,尋找大魚起來。
你不是釣上來黃鮟鱇麼?我也釣上來一條。所以蕭鵬的目標是找到更大的一條黃鮟鱇,也算蕭鵬運氣不錯,沒找多久就發現了一條,蕭鵬用意念分身牽引魚餌到了鮟鱇魚的大嘴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