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寶齋”老闆表面上不慌不忙,其實還是有點打鼓。
曾老的模樣不像個小白,甚至比很多專家都要專業,這“聚寶齋”的老闆就有點吃不準了。
倒是唐晨覺得很好笑,這要是用他的眼光來看,這大碗和家裡盛湯用的海碗,也相差不多嘛,家裡那隻也是青花紋飾的,看起來比手上這個紋飾更加清晰漂亮。只要上面沒有氣場,對唐晨來說這和普通的瓷器沒啥兩樣,都是用來盛飯的碗而已。再說了,這東西也不知道是不是古董?
鑑賞了好一會之後,曾老把東西輕輕地,穩妥地放在了桌子上,淡淡地說了一句:“這康熙青花碗,我看不好……”
“看不好”是古玩行當裡面的行話,倘若賣家說貨絕對到代,而買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顧及店家的臉面,就只能說:“看不好”。
“聚寶齋”的老闆一愣,但他很快就明白了,這曾老絕對是高手。
曾老也沒說什麼,有些話大家明白就行了。所謂的青花瓷器,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這康熙青花碗,是個人物青花大碗,碗口向外撇出,底下是圈足,胎質細密,胎壁薄,整隻碗的色釉呈漿白色,曾老拿著放大鏡仔細分辨了一下,這碗外壁上勾畫的應該是西園雅集圖,描述的是駙馬都尉王晉卿,在西園宴集以蘇軾為首的十六位文人高士一起作詩、繪畫、談禪、論道的聚會情景,米元章的“西園雅集圖記”記載了這一盛事,此後歷代文人畫家描繪“西園雅集”的題材長盛不衰,從而也成為扇面或者瓷器繪畫的一個經典題材。
這個青花大碗外壁上的繪畫中,只是節選了其中的一些場景,筆法嫻熟,青花幽靚,畫意高古,在碗的底部,有青花雙圈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型端莊工整,雄健有力,字與字之間距離比較大,以曾老對青花瓷器的瞭解,這應該是件大開門的康熙老物件。
以曾老的經驗,康熙青花瓷是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豔,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這個青花碗釉麵肥潤,在燈光的照射下,隱隱給人一種溼潤的感覺,兩相對比之下。所以曾老一度認為這青花碗即使不是康熙官窯制的,應該也是個老物件。
為什麼“看不好”呢?
也許是唐晨認為這並非是一件法器,所以曾老就沒有在意它的必要了。說實話,類似的青花瓷,曾老家裡也有不少。當然,更多的是曾老覺得這康熙青花碗太真了,真到曾老都不敢確定它到底是不是真的。這不是開玩笑,買古玩就怕這個,粗粗看的時候覺得這就是真的,買回家經人家一說,得,又是一件仿品。
“沒關係沒關係,我還有挺多貨,要不你老繼續看看?”
“聚寶齋”的老闆深怕曾老這名大主顧跑了,連忙用言語哄住他再說。畢竟古玩行當也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跑了一個大主顧,你得拿頭撞牆去。
說是這麼說,但這個老闆嘴上還低聲嘀咕道:“這個康熙青花大碗,別看它是康熙民窯燒製的,但可是民窯中少見的大開門的精品,開門康熙瓷,難得收老如新,其價值不在一般官窯之下,怎麼會看不好呢?”
要是一般人聽了這話,說不定就會回心轉意,要掏錢買下這康熙青花碗了,但曾老經驗豐富,更覺得這句欲蓋彌彰的話敲實了自己的判斷。
也不怪人家老闆,畢竟人家就是這樣討生活的。
你眼力不夠,被人家騙那也只能自認倒黴,如果你不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思,說不定就不會被騙了。當然,對古玩敬而遠之的人也是不會被騙的,就好像唐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