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厭勝術?!”
曾老驚叫道:“這不是木工才能使的嗎?”
唐晨沉聲說道:“所謂厭勝術,是屬厭勝巫術的一種,源於古代巫術,說是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即透過某種不為外人所知的法術達到尋常無法達到的目的,可以驅邪,亦可以致病。一般來說,可以用木、泥土、面、紙製成象徵邪崇的東西,如木人、紙人、面鬼等,把它們送走,或掩埋,或打碎,殃災即除。要懲治仇人,也做木人、紙人、草人、布人面鬼,用針刺其心,使其致病或死亡。
杜甫有詩:‘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蜀人矜誇一千載,泛溢不近張儀樓。今年灌口損戶口,此事或恐為神羞。’這首詩講的是戰國水利專家李冰的都江堰,在保證了1000年的蜀地“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水旱從人,不知飢餓,則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後,在唐時終於灌口損田,釀成大禍的事情。杜甫在詩中明確提出,這個優良水利工程裡就使用了厭勝法,決口就是當年用妖法的報應。
怎麼回事呢?
原來木工裡有個傳說,當年建都江堰邊張儀樓的就是公輸班,也就是魯班本人。在樓建好後,魯班在橫樑的凹處放了一個挑擔的小木人,兩邊擔上各放了一粒稻粟,保持木人的平衡,留了一句話:木人不倒,水不近蜀。一千年後,都江堰決口那年,在發水災之前,蜀地爆發了大規模的鼠災。能找到的穀子,都給耗子拽出來吃了,哪怕你藏橫樑上。所以杜甫說:自古雖有厭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厭勝就是厭勝,而不是戰無不勝,意思是你違反客觀規律就是沒好果子吃。
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典故,反而把厭勝術當成了打小人一樣來用,最終還是害人害己。”
“害人害己?”廟祝不解地問道,“這又怎麼說?”
“就好像打小人也是厭勝術的一種,所謂‘厭勝’意即‘厭而勝之’,是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平常也能見到一些厭勝物,像雕刻的桃版、桃人,玉八卦牌、玉獸牌,刀劍,門神等等。常見而且多的,是厭勝錢,又叫壓勝錢,是鑄成錢幣模樣的吉利品或辟邪品。這種錢正面鑄有文字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出入大吉’、‘宜室宜家’等,背面有星斗、雙魚、龜蛇、龍鳳圖案,供佩戴賞玩。小攤攤主沒幾個懂的,一律將其稱為‘花錢’。
我舉這些例子,其實就是想說,厭勝術有好有壞。但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是不能動用厭勝術作惡的。據工匠、木匠說,這是魯班祖師傳下來的規矩。一旦壞了規矩,報應就來了。所以一般木工厭勝術不在同行間使用,更不會在不是自己建造的工程上使用。”
聽了唐晨這話,曾老有點明悟了:“這有點像古代的桃符啊?”
唐晨沉思了一會,才說道:“古代的桃符,也就是現在的春聯,也是厭勝物的一種。但這種厭勝物,是防止別人對自家使壞。宋代那時候,每到過年家家戶戶放鞭炮和在門上換桃符,辟邪引福,就是厭勝的意思。大文豪王安石還有一首《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擺放厭勝物的習俗可見一斑。”
“這不好像是法器的一種?”
曾老驚訝地說道,“怎麼感覺這麼像驅邪避煞的法器一樣?”
唐晨說道:“法器和厭勝物有著很深的淵源,甚至可以說,巫術和風水也是有很深的淵源的。不過時代在發展,就好像換桃符一樣,延續到今天,不換桃符改成了換貼春聯,鞭炮還放,儀式和古人仍差不多,真正的意與古會。
非但春節,就是正月十五上燈、端午節插艾蒿、中秋節吃月餅、九月九重陽節喝雄黃酒,也是約定俗成,與古人沒有二致,甚至花樣還有翻新,這些都有厭勝的意思在裡面。但由於是全民節日,喜慶的成分多,那厭勝的成分就被淡化了。
真正的厭勝,是在某一件事上由專業人員來施法,得使用厭勝物,由專業人員使用厭勝物將這原本好的事情或不好的事情傾覆、抑制、閉藏或堵塞,大體上都是用來害人的。而保家護宅的責任,就落在法器上面了……”
廟祝憤怒地說道:“是誰發明這種鬼東西的,沒點好處,還能害人?”
唐晨失笑道:“這不能怪人家,由於木工在封建社會中屬於下層勞動人民,他們經濟收入低下,社會地位也不高,不是有三流九教之說嗎?
而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又致使很多中國人形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所以在對待木工時,即便是他們精心為自家設計建造房屋,有些主家也會在食物或工錢款待上虧待木工。更不用說那些處於社會中上層的封建地主或封建官僚家庭了,對以手藝為生的木工更是看不起,而且會很不尊重他們,甚至做出不付工錢等劣行,在很多的民間故事中就有地主虐待木工的說法。
所以木工為了給自己贏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必要的社會尊重,當然最終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經濟收入,以實現自我生存與發展,於是‘木工厭勝’應運而生。於是,木匠透過對祖師的祈禱和祭祀、語言和行為的禁忌、行話和隱語等,甚至藉助古代巫術的威力,發揚了‘木工厭勝’這種特殊的方式,來求得自身的安全和勞作的順利。
當然,事情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壞的一面。有木工用厭勝術造福僱主,自然也有木工報復剋扣工錢的僱主。更有甚者,學會了木工厭勝術之後,就到處害人了。但害人終害己,木工厭勝術起源巫術,並非牢不可破。只要遇到高人,稍稍施展手段,他們就討不了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