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扳指又叫玉諜(she,本意是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後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的象徵。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可能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製成的扳指,好一點的才會使用材質更為堅硬的。
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玉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各個朝代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扳指還有拉弓護指的功能,不僅較後來的扳指更長,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戰國就開始變短;漢代的扳指出現玉片形狀,類似於玉佩,帶有用來拉弦的小鉤,但這個時候的扳指已經不能承受拉弓那麼大的力量了;宋代出現了一些仿漢代的扳指,其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片狀的,也有矮筒狀的;時至清代,扳指呈圓筒狀,一端邊緣往裡凹,一端邊沿向前凸,因為其材質更加圓潤、光滑,所以更加難以用來射箭,而成為一種裝飾、身份以及流行趨勢的象徵。
這老闆斷定,這東西應該就是清朝的玉扳指,不是王公貴族都未必能戴得起。所以先能買到這種玉扳指的人,非富即貴。因為他也收藏有這樣的玉扳指,但與曾老這枚和田玉的玉扳指比,檔次和賣相都差了不少。即便是這樣,他那枚玉扳指都有人出價過百萬,他都沒捨得賣。
明白這點,這老闆立即殷勤多了。
“既然這位老闆是明白人,我也不藏著掖著了。”這老闆笑了笑,輕輕地把尷尬掩飾了過去,“我這裡確實有些東西,一般人是沒有的……”
曾老點了點頭,這就是亮明自己底細的好處了。
雖然沒有多少機會撿漏了,但在這種店鋪裡,想要撿漏的機率實在太小。畢竟人家也不是吃素的,能在這一行混到一個店鋪的位置,肯定多多少少有點眼力。想在行家手底下撿漏,倒不如期待天上掉金子更現實一點。
唐晨環顧了一下這“聚寶齋”古玩店,發現裡面架子上擺著各種造型的陶瓷、精美青銅器、牆上掛著名人古字畫,櫃檯裡面還有一些玉器、古錢幣、文房四寶及雜項物件,許多他甚至都叫不上來名字,興致盎然,但也明白這貨架上的東西大多都是贗品。
好的東西,肯定是給這老闆藏起來了。大大方方擺出來的,都是考驗眼力的。
有時候古董就是這樣,你認為它是真的,偏偏它就是仿品。等你認為它是假的,偏生人家就是真的。唐晨雖然不明白什麼叫“寧買真似假,不買假似真”的道理,但他聽曾老這麼一說,也明白了好東西是不會輕易放出來的。
果然,等這老闆進入了裡間鼓搞了一陣之後,才神秘兮兮地抱著一個東西出來了,小心翼翼地放在櫃檯上面。這是古玩行當的規矩,叫“物不過手”,一般別人是不會將物件遞給你的,東西放在那裡,你自己拿著看,不小心打碎了,對不起,那就是你的責任了。有些古玩奸商,就是靠這種事來“訛人”。吃虧多了,自然就有人學精乖了。不過每年湧入這麼多新手,肯定會有幾個中招的。
這東西是一件瓷器,看樣子似乎是老東西了,上面使用的痕跡很明顯。
但曾老並沒有多少激動的神色,還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模樣。
有時候你越著急,就越容易看走眼。看一件古董很簡單,只要你找到一個假的地方,就能全盤否定了。這些古玩店,很喜歡玩一種叫做“釣魚”的遊戲,所謂“釣魚”,是古玩界的行話,指的是專門用來吸引一些半懂不懂初入行的人的,所謂淹死的人大多都是會游水的,這些人見到店裡有開門的老物件,往往就會認為其它東西也是真品,但是他們買回家的,卻都是一些贗品假貨。
你越是著急想要證明這東西是真的,往往就越是容易看走眼。
畢竟現在的技術弄幾件高仿的瓷器,簡直是易如反掌。就在這“聚寶齋”裡也有這麼幾件高仿的瓷器,就是這老闆不仔細看,可能都會看走眼了。這幾件雖然是高仿,但是成本也值個一萬八千的,是老闆高價找人燒製的,用的都是古代工藝和配方,其造型釉色,都幾乎可以亂真。
那幾件高仿瓷器都是擺在架子的最上面一層,取下來的時候,還得踩著梯子拿來的,是專門針對那些喜歡附庸風雅的官員,或者是財大氣粗的老闆們準備的,想想在辦公室裡擺放上這麼一個或古雅渾樸、或精巧華麗、美妙絕倫的陶瓷,那多少也能彰顯一下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等這老闆把東西放下,唐晨已經用“望氣術”近距離探查了一遍,發現上面並沒有什麼氣場,也就沒多少興趣了。
見唐晨這個模樣,曾老心中也明白了多少,心道:“看來這東西不是法器!”
想雖然是這麼想,但還是要給人家一點面子的。
只見曾老好整以暇,煞有其事的走了過去,邊走邊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拇指甲般大小的放大鏡來。
看到曾老居然隨身帶著放大鏡,“聚寶齋”的老闆先是楞了一下,繼而在心裡笑了起來:“不怕你不懂,就怕你懂的不精深,越是懂行的人,看起這些東西來,就越會有似是而非的感覺!”
不能怪人家心太黑,賺這種錢。畢竟古玩行當就是靠眼力吃飯的,你看走眼了,被打眼了,只能自認倒黴。哪怕是打官司,人家都會在出售的時候給你一張“工藝品證書”,明明白白說了這是工藝品,至於你花了多少錢買,那是你情我願的事情,怪人家不說清楚了?
要是在地攤上面,那就更沒法說理去了。人家捲起鋪蓋一走,來個死不認賬,你能奈人家何?說白了還是自己走眼了,花了冤枉錢!
曾老手上的這個瓷器,是一隻康熙青花碗。這隻康熙青花碗是“聚寶齋”老闆特意請人燒製的,走的全是古代燒製流程,從選取材料到製坯施釉包括入窯裝燒,花費了不少財力物力才燒製成功的,可以說這物件雖然是贗品,但也是造價不菲的,幾能以假亂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