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晨這一下不謙虛了,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沒再說話。
一行人到了圩鎮上,隨便用了點飯菜,休息了一下,又繼續沿著衛星地圖的顯示,開始繼續勘定。
一連十幾日下來,幾乎有沒有什麼頭緒。張元富年紀大了,一開始的兩三日,或許還能跟得上。但隨著唐晨和王東旭開始上山、下河地勘定,他就有些吃不消了,只能回去等訊息。
唐晨從來沒有試過,連續這麼多日走這麼多路,一開始是雙腳痠痛,現在感覺整個身子都是痠痛的。
回到王東旭的別墅後,洗完澡後一倒下床便睡著了。一覺睡到天亮,第二天醒來精神抖擻,雖然身體有些疲乏,可唐晨感覺得到身子在強健著,和先前那個亞健康狀態簡直有天壤之別。
風水師這個行當,就是要踏破鐵鞋,唐晨早有心理準備,也沒有什麼怨言。既然決定要在這個行當討口飯吃,就要忍耐得住它的苦楚。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做一行連勤奮都談不上,那你想成為其中佼佼者是不可能的。
這一日,唐晨和王東旭決定要沿著東邊村子的一條小河一路追尋源頭而去,卻發現這條小河大有來頭,竟然是匯入北江的支流。
王東旭到了小河交匯之處,心下一喜,當即說道:“這風水學當中,山地要立著看,平洋要倒著看,平洋最宜逆水砂,講究‘坐空朝滿’。看平洋吉凶較繁難,更須細心推測。唐師傅,你認為此處是否是真龍?”
唐晨苦笑道:“是不是真龍,要仔細梳理。我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一下子看得出來?”
王東旭嘀咕道:“這還不是你創造太多奇蹟了,我隨口一問麼!”
這話唐晨聽在耳中,苦笑不已。雖然他能在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開啟望氣術,但在捉龍上,他卻不敢亂用。
風水學中尋龍的龍,不是傳說中的龍,而是類比取象,運用龍的形神來描述山川河流地理是否藏風聚氣,,“龍”是高大的主要的山體,穴後山脈氣駿蜿蜒千萬裡可稱為龍脈。來龍去脈很形象說明了這一理解。
山脈有主脈和支脈,龍也就有“幹龍”和“支龍”,幹龍一般是一個地區最高大的山脈。小幹龍則是幹龍中的分枝,還有枝龍之說。
風水學認為,大地的生氣就是從祖山向少祖山等依次傳遞過來的,越靠近起點生氣越老,越靠近海邊生氣越嫩,因此吉地應當在少祖山尋。
當然,平地也有龍脈,其標誌雖然不如山地龍脈那麼明顯,但仍然有跡可尋,那就是微地形和水流:“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
由此可見,“覓龍”就是去尋找能夠傳遞“生氣”的山脈,那些來龍深遠、去脈奔騰的山脈才是好的,風水學認為,僅有“龍”還不能成為吉祥之地,“龍”的周圍還需要各種“砂”來拱衛和呼應,如果沒有“砂”,“龍”就很難聚納生氣。
龍生九子,各有迥異,在風水學中的龍主要有九種:舐尾之龍、回龍、出洋龍、降龍、生龍、飛龍、臥龍、騰龍、領群龍。
風水家認為,平洋之地,雖無山脈可言,但平洋為龍勢跌落之處,水脈即龍之血脈。只要四面水繞,歸流—處,即是龍脈結穴之地。
風水學經典的《葬經》有云:“氣之盛,雖然流行,而其餘者猶有止,雖零散而其深者猶有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