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玄幻魔法>剪紙鳳凰圖案大全圖片> 第三百五十一章:害人不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一章:害人不淺

“然後就改名叫麒麟山了?”

唐晨覺得這個邏輯有點問題,但考慮到古代那種重男輕女的社會習俗,倒也說得過去。

“不不不,要是單單是送子的話,還不如去拜觀音。”曾老笑道,“故事還有後半截的,後來這個娃娃長大了之後,才思敏捷,才華橫溢,最後中了狀元,連史書都有記載。好像是叫林亨,對吧?”

二哥點了點頭,說道:“沒錯,元朝狀元林亨,確實是我們這一帶人士。元代至正三年,林亨登進士第,舉殿試第一。時年53歲,居官朝請郎,順帝為其知天命之年,仍效忠朝廷,賜他返鄉‘跑馬圈山,穀皮鎮海’的轄權,收取地租作為晚年俸祿。六年後辭歸故里,隱居龍華寶幢山下至壽終。林亨逝後,葬於錦山屏山。明知縣為其建狀元坊,立在學士裡,並建祠奉祀。”

唐晨一愣:“啥,這……我記得老師說過,元朝時候是沒有科舉的啊?!”

二哥眉頭一揚,怒斥道:“你看看,你看看,又一個被現在教育毒害的學生。什麼叫元朝沒科舉,你瞭解過元朝嗎?別的不說,就說現在這個教育,這個教材,就是一群狗屁的磚家,憑著自己的想象,就胡編亂造,荼毒了多少學生?真的害人不淺!”

他越說越是激動,曾老和四哥連忙按住了他,齊聲勸他消消氣。

曾老苦笑著說道:“唐師傅啊,這你就有所不知了。在我們這,從小就知道元朝是有科舉的。我想唐師傅你這個‘元朝沒科舉’的印象,應該是來自那些文學史書籍。有些文學史在敘及元代文學,尤其是元曲的興旺發達時,往往認為,正是由於元朝統治者對知識分子的不重視,不行科舉考試,才使得有才華的知識分子轉向文學,尤其是元曲、雜劇等的創作。這種結論下得也有點過於絕對。

元朝並不是對所有的知識分子都不重視,只是對那些喜歡以“詩、詞、歌、賦誇示於人”而又不懂經世之術的知識分子才真的不重視。崛起於漠北的蒙古英雄們在入主中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仍‘質樸少文’,這就無形中斷了那些詩人、詞人們的一條晉身之路。這些失去了晉身機會的詩人、詞人們當然要不滿當時的統治者。這種不滿意被民族主義者加以利用,遂演化成了感情色彩極濃的‘儒不如倡’的牢騷,才有了元曲中的嬉笑怒罵。

一般的史學著作或工具書,在談到科舉制度時前舉唐、宋,後舉明、清,很少提到元朝,遂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元朝根本就沒有舉行過科舉考試,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唐晨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其實這史書本來就是勝利者書寫的,也很正常,畢竟元朝是蒙古人的統治。”

曾老頜首說道:“沒錯,這都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心理作怪。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實行統治的全國性政權,遼、金、五胡十六國雖然也是‘蠻夷’之人當皇帝,但他們所轄國土畢竟只是中國領土之一部,‘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民族文化矛盾不是很激烈,至少沒有達到白熱化的程度。而元朝的知識分子面對的卻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現實,至少他們自己心理上是這樣認為的,與遼、金等少數民族政權相比,元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大多漢文化水準較低,所以,一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覺得自己‘不才君主棄’,忍不住要發一點牢騷。

若是從太祖鐵木真就任成吉思汗算起,到元太宗時,已經有三十多年間未曾開科取士,太宗以後到元仁宗,近八十年間又停科不取,雖然高層決策者中有不少人力主重開科考,但那些莘莘學子們卻並不瞭解這些高層機密,他們看到的只是‘士無入仕之階,或習刀筆,以為吏胥,或執僕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販鬻以為工匠、商賈’這些怪現象,所以才發出‘八倡、九儒、十丐’的牢騷,後世有讀書不求甚解而又喜歡驚世駭俗者遂因之‘推導’出元代從未舉行過科舉考試。

雖然中國的科舉考試早在隋文帝時就已開始實行,但到清朝末年它‘壽終正寢’時,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卻並非每個朝代都不斷地開科,每個朝代即使開科取士,往往也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元代只開德行、明經二科,考試的範圍似乎小了一點,但卻絕非‘前無古人’之舉,隋代剛實行科舉考試時也只有‘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不能以所開科目的多寡定其優劣。

我們不否認元朝以馬上得天下,起自漠北,開國之初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舉行過科舉考試這一事實。但我們也應承認元朝中期以後,有過每隔三年便考選一批士子的歷史。縱觀元代開科取士的歷史,我們發現,知識和人才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中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的每一個朝代都不存在著‘文化沙漠’,文明程序也從未中斷過。任何一個朝代的任何統治者只要他想把天下國家治理好,總要依靠一些讀書人的幫助。

問題的關鍵是當權者所依靠、所重用的畢竟只是知識分子中的一部分。像唐太宗李世民那樣願讓‘天下英雄盡入我袋中’的英主不可能很多,偏偏中國的知識分子往往都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毛病,他們最喜歡的三段論式是:我是知識分子,當權者沒有重用我,所以當權者不重視知識分子!米國總統肯尼迪有句名言:‘不要問國家對你如何,先應問問你自己究竟為國家做了些什麼!’

對於喜歡搞‘三段論’式推理,常發‘不才君主棄’牢騷的人,不妨建議他們定下心來想想肯尼迪說的話……”

唐晨聽完了曾老的長篇大論之後,不禁有點呆住了,這段話還真的就顛覆了唐晨的三觀,但唐晨知道曾老說得一點都沒錯,因為史實都擺出來了,根本不容反駁。他只是驚訝,怎麼曾老這麼熟悉元朝的歷史?

似乎明白唐晨心中的困惑,曾老笑道:“唐師傅,你別忘了我還是一個收藏發燒友,想要一件元青花想到要瘋了。但存世的元青花就那麼幾件,我就算是傾家蕩產也買不起啊!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研究研究元朝歷史聊以***了……”

唐晨這才恍然大悟:“果然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nbsp本章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