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解才知道,這個人族叫卓瑪次仁,他從象雄城出發,一路進行匍匐大禮參拜,如苦修士一樣,每日只飲清水和少量的乾糧,風雨無阻,一路前行,為的是參拜他心中的神靈,雪山神女。
馬小七對這種苦修士一般的人族很感興趣,不由問起,“可是有所求?”
而眼前的人族,則用一種很疑惑的眼神看著他,道,“如果想吃飽,那我就要種糧食,如果想喝水,我就自己去擔水,如果想繁衍後代,我自然會去娶媳婦,如何需要神靈幫忙?!你這人真奇怪。”
樸素的價值觀,讓王魷魚一陣愕然。
相比較後世的資訊爆炸,人族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所渴求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不勞而獲的思想,也佔據了大量的腦力。
而現在所處的時代,看似非常原始,但所求的東西,也少的可憐,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更加純粹。
這可能就是精神世界豐富,而物質缺乏的世界。
也正是因為如此單純,樸素的想法,所以原始社會的信仰,才會如此堅定,同時也就能養活神靈所帶來的消耗。
“這漫天神靈,你為什麼信仰雪山神女呢?”
就好像一個記者一樣,同樣好奇的馬小七,又對著這個人族問道。
“這你都不知?雪山神女……”
說到神靈,這人族的狀態立馬不一樣了,眼中好像有光芒一樣,真真讓馬小七知道什麼是眼中有光,什麼是如訴如唱的史詩。
但大體就是哪哪哪出現神蹟,哪哪哪戰勝了什麼妖魔,哪哪哪為人族做了什麼。
馬小七一聽,開始覺得有些無聊,但隨著她唱的深入,這史詩一般的詩歌,化為普通人看不到的信仰之力,沿著歌聲,傳到了岡仁波齊山中,被羅剎女說吸收。
暗道,“原來這雪山神女就是羅剎女啊。”
心中不由對眼前這個人族有些可惜,多麼純粹的信仰之力啊,這種沒有所求的信徒,是每個神靈的最愛。
雖然眼饞,但馬小七還是愉快的結束了這場採訪,望著他一步一匍匐的長拜方式,竟覺得眼前的人族,有一種特有的人性光輝。
接著馬小七也不著急,沿著溪水,一路向前,就看到了目的地,象雄城。
象雄城又被稱為白城,以特有的高原白土,配合蘆葦,黏土而成的土房子,雖然是土房子,但遮風擋雨,躲避寒霜,卻是可以的。
因為是土房子,根據信仰的神靈不同,所以造型也各不相同。
走在街道上,到處都是祭拜神靈的影子,這種感覺頗有些後世印度的感覺,亂,沒有規劃,但信仰卻是一個比一個虔誠。
儘管有些亂,但每個人族卻是詭異的滿足,每個人族都好像失去了物質上的追求,認為精神上需要,要遠遠大於物質,只要有口吃的,不會被餓死,那麼他們就會虔誠的信仰,最後歸於神靈的懷抱。
路邊還有一些又髒又臭,瘦弱枯骨的人,這些人是真正的苦修士,所苦修的東西,也是千奇百怪,比如一個左手舉著的苦修士,不管吃飯,睡覺,這隻左手,從來就不下來,至今已經堅持了二十年,為的只是向他心中的神靈致敬。
還有一個自己說,從十歲開始,除了每日少量飲些清水外,就已經不吃飯了,也是為了心中的信仰。
這些以折磨肉體為代價的苦修士,精神世界相當豐富,但肉體上,卻極度的缺殘。
在象雄城內轉了一圈,馬小七就覺得有一種詭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