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數學專業的博士論文,就是統計觸擊率的。
研究表明,觸擊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命中率。
而且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透過觸擊的方式能使得獲得1分的機率大大增加。
當然,觸擊的劣勢也很明顯,雖然提升了命中率,但是球飛不遠,一般情況下只能形成地滾球,距離過近的話容易被守備方傳殺出局。
在壘上有人的情況下,更容易因為觸擊不當變成雙殺。
所以那篇論文中也用數學方式論證了這一點:
觸擊可以有效提升命中率,並且提升取得1分的機率。
但是會大大降低取得2分以上的機率。
這就是為什麼觸擊命中率高,可是在比賽中卻不常用到的原因之一。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戰術和百試不爽的策略,如果有,那麼這個東西就會被比賽規則給修正。
另外,觸擊戰術還有很明確的防守方式:
如果知道對方會採用觸擊的情況下,可以讓陣型回收,發球的時候內野守備人員向內收縮,這樣可以減少撿球的時間。
所以當得知鈞光隊採用觸擊戰術之後,冉冰清立刻下達了內野緊縮的策略:
一旦伊誠將球投出,那麼內野守備就會進行包夾。
……
但是,戰術調整過後,令人感到迷惑和不解的一幕出現了:
觸擊球確實沒有再生效了。
準確來說,對方球員很少揮棒。
可伊誠投出的壞球數卻突然增加。
實際上,壞球數並非是伊誠造成的,而是因為捕手接不到球。
漏接,也被稱為捕逸,如果對方球棒沒有碰到球的話,那麼就被記成一發壞球。
除了漏接之外,伊星宇的失誤也變多了起來。
他有幾次傳球都沒能及時從地上站起來。
這就是之前因為下肢力量消耗過大引發的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