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明朝整體上,還是講一些規矩的。
無論是皇帝,還是勳貴,亦或是那些掌握天下權柄的文臣,最起碼錶面上,都是一副翩翩君子,執法守法的好臣民、好皇帝。
三年前杭州縱火大案,已經被披露出事情的真相。
哪怕皇帝親自下場,想要保護,也勢必會被一群清流,怒罵回去。
弄不好,史書上還會對皇帝的這種舉措,記上一筆,讓你遺臭萬年!
別小看明朝的這幫清流,這幫清流,整日就捉摸著,如何才能青史留名。
彈劾官員,為民作主,這屬於小打小鬧。
史書上不會對此大寫特寫。
畢竟,歷史上只有一個包青天。
而罵皇帝,痛罵九五之尊,這麼一件大事,絕對會記載在史書中。
特別是皇帝犯下了錯誤,你當面這麼猶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的一罵。踩著皇帝的腦袋,成全自己的青史留名,縱然危險比較大,會惹怒皇帝老兒,免不了一頓庭杖。
但自從明成祖以後,善待文官,成了老朱家的祖訓。
基本上沒有那個皇帝,敢當眾打死文官。
最多也就是皮肉之苦罷了。
故而,明朝的許多文臣,都樂意騙一騙庭杖,好給自己積攢一個資本。
清流圈中,誰要是沒有捱過庭杖,那只是假清流罷了,會被其餘人鄙視的存在。
……
倆人都知道此事事關重大。
不僅牽扯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妻兒老小的安危。
古代講究的是連坐機制,許多罪不僅要追責本人,還會牽連到家人。
重刑之下,為的就是讓你犯罪之前,想好犯罪成本。
看看你到底值不值得這麼做。
所以,許多時候平頭百姓,不是沒有怒氣,不是真的老實巴交。
而是在古代重刑之下,你要是敢不老實,不僅會危及自己的生命,甚至還會牽連到妻兒老小。
久而久之,奴性滋生,對待官府和官員,天生就會產生畏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