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慶元年(公元656年),臘月十五,辰時七刻。
巍峨長安皇城,共有九大外門,安福門是西邊正門。走進安福門,是寬敞的橫街,街南是各衙辦公地。諸如將作監,中書門下外省,南衙十六衛等,都設立在此。
街北是太極宮,朱雀街、橫街的交叉口,是正門承天門。此門向北,是嘉德門,然後太極門。過了太極門,就是太極殿,政治權利中心。大型政治活動,諸如元旦大朝會,大赦改元等,都在此殿進行。
太極門內西側,有架陳年大鼓,名曰太極登聞,用於百姓叩閽。所謂的叩閽,是平頭老百姓,向皇帝申訴冤屈。登聞鼓是叩閽途徑,有冤屈或急案者,擊鼓直達天聽,從而成立訴訟。
然而並沒卵用,此鼓就是擺設,尋常老百姓,根本進不來皇宮。所有皇城大門,有監門衛駐守,嚴密排查出入之人。能來到此處的,有各衙官員,親王和公主,正一品外命婦等。他們就是有冤,也不會擂鼓,完全沒意義。
登聞鼓響,太極門開,百杖林立,必死無疑。太極登聞鼓,高祖李淵立,自唐朝建國,歷經三十八年,一次沒響過。負責此鼓的,是刑部登聞院,負責此院的,是刑部都官郎中。
六名都官郎中,輪流來此值班,今天輪到劉廣宗。他最近心情很糟,為父伸冤被駁,整日食不知味。他父親劉泊,在太宗年間,被褚遂良陷害,被逼家中自盡。褚遂良被貶出京,本以為有機可乘,最終鎩羽而歸。
無奈喟然長嘆,離開辦公房,來到院子裡。百名刑部問事,三五成群抱團,講各種葷笑話,毫無紀律可言。也不敢怪他們,登聞院無人問津,都是混日子的。
然而就在此時,忽聞隆隆鼓聲,院裡鴉雀無聲。眾人抬頭看天,晴空萬里的,不會打雷啊。屏氣凝神傾聽,鼓聲越來越急。確定不是幻聽,劉廣宗大驚失色,扯嗓門咆哮:“登聞鼓響,火速準備。”
眾問事痴呆,足足兩分鐘,靈魂才歸殼。有人呶呶怪叫,潮水般湧進杖房,提水火棍出來。雜亂無章列隊,擦掉棍上灰塵,摘下層層蛛網。劉廣宗下令,跑出登聞院,直奔太極門。
此時太極殿內,正進行大朝會,四品以上官員,共商西突厥戰事。今年八月份,左衛大將軍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阿史那賀魯。連戰連捷,屢破賊兵,一路勢如破竹。
長孫無忌建議,再次增派兵馬,徹底打垮西突厥,重新控制絲綢之路。司空李勣提議,右屯衛大將軍蘇定方,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賀魯。
突聽隆隆鼓聲,大殿瞬間沉寂,百官臉色怪異。李勣和長孫無忌,同時抬起頭,看向大殿龍椅。李九緩緩起身,臉上陰晴不定,片刻後下臺階,大步走向殿外。
群臣面面相覷,全部起身離席,跟在大佬身後。能擂響太極鼓的,沒有幾個人,到底是誰呢?沿途侍衛警戒,百官到太極門外,看清眼前陣仗,無不瞠目結舌。
太極門開,百個刑部問事,東西兩側列隊。每列五十人,水火棍杵地,已嚴陣以待。門口嬌小身影,穿國夫人命服,後背黑色圓筒。她傲然而立,單薄的身影,透著倔強與無畏。
正一品的國夫人,可自由出入宮闈,本朝只有三位。代國夫人楊氏,韓國夫人賀蘭氏,以及剛剛冊封的,楚國夫人崔氏。劉廣宗篤定,她是楚國夫人,武康的髮妻。
想到這裡,匆匆過去,抱拳行禮,急不可耐:“我是劉廣宗,刑部都官郎中,今日負責登聞院。夫人應該知道,百杖林十死無生,若現在回頭,還能來得及。”
崔小晴慘然,堅定的搖頭,解開佈扣,遞出圓筒。劉廣宗不敢接,苦口婆心勸:“皇后對我有恩,武公仗義執言,下官也佩服他。夫人聽我勸,趕緊回頭吧,就算渾身是鐵,也過不去百杖林。”
小晴搖頭,屈膝作揖,再遞捲筒。良久之後,劉廣宗輕嘆,雙手接捲筒。跑佇列盡頭,鄭重其事放下,挺直腰桿,高聲吶喊:“刑部問事,立百杖林。”
問事齊呼喊,水火棍前傾,紅棍端交叉。一林兩問事,雙腿前後分,高舉手中棍。這時腳步聲響,千牛衛匆匆來,扯嗓門傳話:“聖人口諭,此時回頭,既往不咎。”
小晴置若罔聞,緩緩邁步伐,來到第一林。雙腳前後微分,腰身向前探,露出羸弱後背。一林問事對視,同時輕點頭,水火棍砸落。砰砰兩聲,砸她後背,看著都疼。
刑杖加身上,小晴腳下趔趄,身體搖搖欲墜。艱難穩住身,腹中陣陣翻滾,忍痛咬緊牙,嘴邊溢酸水。半分鐘左右,緩緩挪腳步,走向第二林,還有四十八林。
一林兩問事,水火棍前傾,交叉攔退路。二林問事舉棍,叩閽人就位,再次砸兩棍。小晴直接栽倒,臉蒼白如紙,嘴唇咬出血。半分鐘後,艱難爬起,走向第三林,還有四十七林。
千牛衛再次來,同樣的口諭,同意置若罔聞,同樣水火棍落。捱過第三林,嘔吐胃中物;捱過第五林,嘴角沁鮮血;捱過第七林,鮮血染胸襟;捱過第十林,再站不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