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武唐第一風流紈絝完美修改版txt> 婺州攻略 第十章 火炕孵雞初設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婺州攻略 第十章 火炕孵雞初設想 (1 / 3)

許三郊見武康如此給面子,頓時眉開眼笑,拉著他胳膊說:“咱們一起進去。”

走進破敗院門,看到了破敗宅院。兩間正房一間廂房,廂房屋頂還爛個洞。兩個五六歲小娘子,蹲在堂屋門邊,每人捧一碗湯餅,就是水煮的面片兒。見到陌生人,都拘謹的低下頭。

片刻一老漢走出來,年紀四十上下,精神矍鑠腰板硬朗,後跟著許三郊夫婦。武康緊走兩步,恭敬作揖問候:“武二見過老丈,臨時登門空手而來,讓老丈見笑了!”

“二郎快快免禮”,許老丈快步上前攙扶,頗有些受寵若驚:“二郎能來就好,不用拿什麼東西!三郎在你手下當差,還要請二郎多多管教。”

幾句喧譁後,武康步入正題,說出此行目的:“我要在家裡造火炕,還請老丈幫忙。工期比較緊,需要更多的工匠,請老丈幫忙張羅。我可以先付五百工錢,建好後再付五百。”

許家人明顯一愣,被一貫錢的大手筆驚呆了,他們忙活一年,也攢不夠一貫。許三郊欲言又止,現在沒他說話的份兒。許老丈沉吟片刻,開口說:“二郎說的火炕是什麼?我從來沒聽過,也從來沒見過,怕耽誤二郎的工!”

武康有些尷尬,貌似唐朝沒這玩意兒,當下呵呵笑道:“是我疏忽了,火炕結構很簡單,老丈絕對能勝任。還請移步我家,一說您就明白啦!”

許家父子不再多問,跟隨武康離開。如煙、小翠見到客人,馬上過來打招呼。一通寒暄後,許三郊一聲“二嫂”,喊的如煙差點兒落淚。

武康也不說破,帶眾人來到西廂房,指著臨路西牆講解:“離西牆三尺,青磚砌兩尺高牆,中間開啟隔斷。廂房長約三丈,均等分六個隔斷。隔斷正面中間,貼著地開小門,小門高一尺寬半尺;隔斷背面的牆上,開洞建煙囪。”

許老丈想了想,開口說:“聽二郎的意思,是要蓋灶臺。只是一下蓋九個,是不是太多了?”

武康搖搖頭又點點頭,講解道:“和灶臺大同小異,只是上邊不放鐵鍋,只是蓋上青石板。然後再砌半尺高,鋪上一層黃土,黃土上鋪青磚,青磚上蓋木板,火炕就完成了!”

吳老丈捋著山羊鬍,眼裡有些糾結,沉吟片刻道:“工活兒沒有什麼難度,錢恐怕不太夠。黃土咱們自己找,青磚、青石板、木板都需要買,一貫錢買材料不夠的!”

武康不禁莞爾,說道:“老丈誤會了,那一貫只是工錢,肯定不包括材料。需要買什麼,直接讓賣主送過來,如煙和他們結賬...如煙,家裡還有多少錢?”

如煙信口拈來:“還剩大概十三貫,今天一大早,崔五郎派人送來十貫,說是買郎君的《三十六計》。三十六計是什麼東西,咱家好像沒有吧?”

武康不由得怔神,老崔在婺州手眼通天呀,昨天隨口提了句,今天就找上門了?

所謂的三十六計,後世家喻戶曉,其實就是經典戰例的總結。說難聽一點,就是冷飯熱炒。“三十六計”這個說法,南北朝時期就有,比著書時間早很多。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出自宋代惠洪《冷齋夜話》。隨著這句話越來越火,有人採叢集書,編撰《三十六計》。至於何時、何人編撰的,誰也不知道。

一本書賣十貫,穩賺不賠的買賣!要不多山寨幾本,做古今文學鉅著的搬運工,賣給崔凱子發大財?仔細回憶一番,貌似能完整搬運的,也就三十六計嘍!

自嘲的撇下嘴,剽竊對體育老師來說,比造玻璃都難!還是先蓋好火炕,把雞蛋孵成雞娃吧,想到這問許老丈:“泥水匠做一天工,能得多少工錢?”

許老丈回道:“這個說不準,大方人家給五文,吝嗇鬼給兩文,普通人家給三文。”

武康點頭說:“老丈多找幾個幫手,每人每天五文錢,中午再管一頓飯,我想早日把火炕立起來。另外還請老丈找木匠,打造一些木盒子,長三尺、寬兩尺、高四寸。”

許老丈滿口應下,繼續道:“咱們這條街,有很多泥水匠、木匠,沒必要找外面的人。既然二郎信得過我,我就接下這個工,等下先通知工匠,一起去買材料,明天就開工。我向二郎保證,不出旬日就能完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