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說過,開放海禁就意味著大航海時代將會在東方開啟,下官以前一直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深意,現在算是懂了。”舒芬望著海邊忙忙碌碌的漁民由衷感嘆了一句。
這一次天子寵臣嚴嵩作為開禁主使,嘉靖三年狀元郎舒芬和嘉靖六年狀元郎範和兩人作為開禁副使,三人巡視福建、兩廣,主導開啟海禁諸事。
大明禁海、開海在這一百多年間也經歷過幾次,不過沒什麼影響力,但是這一次不一樣,天底下的官員都知道嘉靖帝開海之決心,那麼就不會是隨便開開然後再復禁,也就是說,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甚至終大明一朝,海禁政策都會成為歷史。
嚴嵩笑問道:“國裳有此感慨,想來是知道陛下開海禁之深意?”
舒芬淡笑道:“說起來下官也是傳統的儒家出身,而梓汐乃是陛下改革科舉之後,一舉奪魁的狀元,自然比舒某更能體會陛下深意。”
“梓汐覺得呢?”嚴嵩看向範和。
範和微怔,說實話他成為嘉靖六年的狀元,而且是欽點的狀元……這事就算到了現在他都恍如夢中……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範和對於自己的儒學水平還是瞭解的,就憑他的四書五經……不落榜就不錯了,還狀元……很顯然,他之所以能得狀元,完全是因為格物和化學!
會試名次倒數第二,可以說要不是兩門輔科,他鐵定落榜,可按照常規,就這名次,在參加完殿試之後,能考個三甲同進士就不錯了,二甲靠後都不敢奢望的那種。
可是沒辦法,殿試說白了就是皇帝給貢生排名次,這一點理論上來說大臣們是干涉不了的,為什麼說理論呢?
因為一般來說皇帝也就會把大臣送上來的卷子看看之後排個名次,基本上是一到十名,也就是一甲三名和二甲前七。
但是嘉靖帝不一樣,他會認真的看每一份殿試的策論卷子,然後把自己認為不錯的挑出來排名次,而不是拿大臣擬好的來排。
範和也知道自己的策論水平,狀元?估計自己給榜眼提鞋都不配……
但是他成了狀元,範和知道嘉靖帝是故意的,因為這次會試輔科就只有他一人得了滿分!
嘉靖帝就是要將他樹立成為一根標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讀書人,他有多重視輔科!
至於他的策論寫的好與壞其實不重要,甚至範和懷疑,在沒有殿試之前,他就已經被皇帝定為了狀元……
按常制,殿試之後,就是給進士分官,他作為狀元肯定是成為庶吉士入翰林院,然而沒有……
也不能說沒有,準確的說他成了庶吉士也入了翰林,但是他在翰林院只待了不到一個月,然後就被外派,來到了福建!
大明歷史上的所有翰林,估計外派為官速度最快的必然是他!
很顯然皇帝是想歷練他,以便將來重用,所以範和也不敢掉以輕心,不過他終究沒有任何從政的經驗,甚至這麼說吧,如果可以選擇,他更願意去的是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