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祚尚在,但江南的勳貴已不復往日榮光。
究其原因,不過一個“錢”字。
財政收入的銳減,讓江南勳貴已經先於王朝開始衰敗。
這種情況的發生,還要從嘉靖年間說起。
嘉靖以前,是江南勳貴的鼎盛時期。
那個時候的江南勳貴手握大權,又遠離京師和皇帝,可謂是獨霸一方。
他們還勾連海盜,一方面培養大批官員鼓吹海禁,一邊獨霸海貿巨利,風光一時無兩。
可他們的所作所為,毫無疑問侵犯了朝廷的利益,還威脅到了朝廷的國防安全。
因此才有了剿倭。
後世許多人都很奇怪,明明倭寇並沒有多麼的厲害,為何大明打的那麼慘烈,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
就是因為,在表面的剿倭背後,其實是兩股政治勢力的博弈。
最終,朝廷大獲全勝,東南勳貴損失慘重。
而伴隨著這個結果,原本被勳貴壓制的商人、手工業者開始崛起,最終促成了東林黨的出現。
隆慶開海,算是新興階級對東南的勳貴世家發起的第一波衝擊。
雖然最終不了了之,看似功虧一簣,但隆慶開海卻讓新興階級與東南海盜取得了聯絡。
從那以後,新興階級就可以繞開勳貴、世家、官府,擁有了自己的海貿渠道。
不但如此,倚靠著東南海盜的強大實力,新興階級開始反過來壓榨勳貴、世家的利益。
到了萬曆、天啟年間,勳貴、世家的處境進一步惡劣。
因為皇帝派出了宦官,霸佔了各地的鈔關、礦山、水陸交通。而這些,原本是勳貴、世家們的牟利渠道。
所以說,假如天啟皇帝落水是一個陰謀的話,那麼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勳貴。
東林黨雖然聲勢浩大,但是手卻伸不進內廷,不可能謀算到皇帝。
只有和皇家血緣相親、藕斷絲連的勳貴,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在太監的保護下,完成這樣的暗算。
正是萬曆、天啟年間的太監橫行,逼得勳貴不得不低頭,選擇了和東南的新興階級合流。
也是從那以後,東林黨從原來單純的新興階級的代表,墮落為了新興權貴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