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夢庚的心裡始終有桿秤。
俄國之戰,大抵就是帝國疆域開拓的極限了。
地球雖大,無主之地雖多,但也不可能都被帝國佔了。
一來帝國沒那麼大的精力和實力,二來也會讓其他國家眼紅,最終落得個群起而攻的下場。
即便如此,想想如今帝國的疆域,整個北亞、東亞、一部分中亞、一部分東南亞、大部分北美、整個澳洲,另外在南亞、非洲也有飛地。
疆域之遼闊,別說遠邁漢唐元,幾乎都佔全世界的一半了。
帝國也該到了停止腳步、好好消化現有果實的時候。
在歐洲使團抵達,提出調和時,左夢庚很痛快地就答應了下來。
這樣雖然顯得有些軟弱,但國際政治,有的時候軟弱也是一種策略。
如今的帝國,再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會讓別人惶恐不安的。
就在這段時間,被圍困的俄軍也到了覆滅的前夕。
當停戰的命令下達,最終走出包圍圈的俄軍已經不足十萬人,而且各個面黃肌瘦、搖搖欲墜。
可想而知,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俄國都無法恢復元氣,還要面臨瑞典、波蘭等鄰國的虎視眈眈。
在歐洲各國的見證下,帝國和俄國於莫斯科簽署了停戰協議。
雙方以烏拉爾山、伏爾加河為界,重新劃定國境線;
俄國承認第聶伯河以東、外高加索、克里米亞半島及至伏爾加河流域為新華王國領土;
歐洲各國亦承認新華王國之主權;
俄國之經貿、商業、金融、農業、手工業、工業等領域對帝國開放,帝國商品對俄國出口享受最惠國待遇。
至此,中俄之戰全滿結束。
透過長達近十年的戰爭,帝國從俄國手中搶奪下來整個西伯利亞及很大一部分中亞領土。
而在整個十七世紀,中俄之戰算是軍事領域的句號。
在這個世紀中,全世界經過各種戰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
所有的國家都需要消化戰後的改變,也讓十七世紀的後半葉,難得出現了一段和平時期。
帝國國內,伴隨著急速擴張,各種產業和技術都進入了大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