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沒有幫助你們嗎?”
對於葡萄牙遭遇困境,尚可喜有些不解。
按照協議,尹比利亞半島的局勢,法國會加深干涉。
有法國這個歐洲陸軍第一強國在,按理說西班牙肯定不會好過。
怎麼能給予葡萄牙如此重大的打擊呢?
“法國爆發了內亂,王室已經逃離巴黎。現在他們自顧不暇,已經無法幫助我們了。”
阿豐索通報了情況。
就在遠洋艦隊趕赴歐洲的時候,法國國內的局勢出現了動盪。
事件的起因是紅衣主教馬紮然的信徒被巴黎的暴民破壞窗戶,史稱投石黨運動。
164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登基時只有五歲,因此他的母親安妮成為了攝政女王。
而安妮的寵臣馬紮然擔任了首相,權勢滔天。
因為在三十年戰爭中,法國的財政出現問題,馬紮然不得不向金融家預支款項。作為報酬,他允許金融家徵收捐稅和收取國家收入,讓這些包稅商獲取了暴利。
理所當然的,引起了貴族的嫉妒和人民的憤怒。
法國社會矛盾開始激化。
三年前,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逼迫路易十四不得不出走,馬紮然也被流放。
直到第二年初,孔代親王率領大軍包圍巴黎,畏懼的貴族和資產階級出賣了人民,與國王簽署了協議,導致起義失敗。
這次起義過後,孔代親王自恃功勞巨大,謀求擔任首相,結果被路易十四拒絕。
強烈不滿的孔代親王便聯合貴族們,密謀推翻馬紮然。
馬紮然先下手為強,逮捕了孔代親王。
於是親王的支持者們開始暴動,最終全國鬧成了一鍋粥。
最終雙方不得不妥協,以馬紮然的第二次被流放而結束。
但是別急,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就在去年,馬紮然又一次被召回巴黎。
孔代親王出離憤怒,竟然聯合西班牙對法國展開入侵。
兩個多月的戰爭中,叛軍節節勝利,路易十四不得不再次逃離巴黎。
有感於舉目皆敵,馬紮然心灰意冷,第三次辭職。
而他離職後,孔代親王也失去了民眾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