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一如前世,死在了同一年。害
而且還是跟劉進忠的叛變有關。
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次劉進忠不是投降清軍,而是悍然刺殺,但張獻忠依舊沒有躲過去。
前世的張獻忠並不知道清軍入川的訊息,依舊大大咧咧的沒有做防範。僅僅帶著少數人馬就跑到河邊視察,結果還露著肩膀,被對岸的豪格一箭射死。
真是的,哪有人到河邊不戴頭盔的?
不過張獻忠一死,大西軍內部就亂成了一團麻。
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等人本就早有齷齪,勾心鬥角。現在沒了張獻忠壓制,立刻分崩離析,彼此之間虎視眈眈,大有行火併的意圖。
毫無疑問,這對於帝國來說,自然是一個好機會。害
“轉告南方戰略叢集,一邊進行整編,一邊開始向川蜀滲透。倘若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不過。”
在北方戰略叢集和西北戰略叢集進行調整時,南方戰略叢集自然也在整編之列。
構架還是以原南方戰略叢集為主,不過下面增設了第六方面軍和第七方面軍。
每個方面軍下轄兩個野戰師,各自的戰略方向略有不同。
第六方面軍將會從湖廣進軍川蜀,第七方面軍則要從廣東進入廣西,再攻略雲南。
鑑於原來的南方戰略叢集兵力不足,統帥部已經責令正在山西進行編組的第十四師不日南下。
加上本就在南方的四個治安師合組而成的第十五師,足夠讓南方戰略叢集兵強馬壯起來。害
“安南入侵一事究竟該如何解決?”
眾人還關心廣西那邊的情況。
在新勢力崛起的過程中,舊勢力當然不會心甘情願滅亡。相反,舊勢力必然會進行反撲。
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之路,就充滿了血腥和殺戮。
相比起來,帝國這邊還算是比較溫和的。
究其原因,就在於帝國的崛起不能按照常理來算。
明末的天下亂局,固然令百姓民不聊生,但是連綿不絕的戰爭和外族劫掠,也著實對舊勢力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害
這個時期的地主士人階級可謂是最弱的時候,已經嚴重力量不足。
帝國起家的範圍內,又都是工商業發達的地區,因此很容易得到新興勢力的支援。
等到帝國真的露出獠牙時,又因為力量太過於強大,讓舊勢力根本無力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