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婚姻當中,張女士,你沒有任何的錯。婚姻的開始,你是無辜的。婚姻的結束,你也是無辜的。身為大法官,我能做的,就是全力保障你的權益。”
這一場婚變,其實很簡單。
如果從當下的世俗來看就是,陳子龍乃陳世美在世,舍糟糠之妻,選擇了年輕貌美的柳如是。
理應被唾棄。
但深入當事人的內心,也不是多麼的糾結。
這段婚姻從一開始就不是陳子龍想要的。
但在當時的封建禮教壓迫之下,他拒絕不了。
他一直想要從這樣的牢籠當中掙脫出來。
原本他是沒有機會的。
即便他的父親還是如何歷史一樣的逝世,他也沒有辦法。
原來歷史當中的陳子龍甚至都沒有熬過父親去世,就因為陳張氏衝到南樓鬧事,不得不和柳如是勞燕分飛。
從那以後,他就深深地隱藏起了自己的感情,化身為了文壇上璀璨的明星,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並最終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至於他的妻子陳張氏,就只是一個擺在家中的符號罷了。
很難猜測,陳子龍在赴死的那一刻,心裡是不是有這麼一個人。
夏國的出現,給了陳子龍別樣的人生。
他不再是那個外人眼中意氣飛揚、揮斥方遒的大才子,而是俯首田間的實用學者。
更因為歷史的改變,讓他與柳如是的相識推後了許久。
夏國秉承的思想也讓他更加的大膽,勇敢地開始追求自己的愛情。
他遇到了真心喜歡的人,並且頭上的緊箍咒也不見了。
當陳張氏知道了他的所思所想後,跟到山東大鬧不休,他乾脆一直訴狀,提出了和離。
陳子龍很有信心,自己的做法能夠成功。
事實也是如此。
哪怕主持審判的人是左夢庚,他也覺得這對夫妻還是離婚比較好。
畢竟沒有感情基礎,強扭的瓜不甜。繼續這麼僵持下來,未來的日子會更加糟糕。
他更從中發現,不但陳子龍對陳張氏沒有什麼感情,陳張氏對陳子龍也絕稱不上為愛情。
陳張氏放不下的,其實是自己平白消耗的年華,還有失去目前身份之後的茫然。
她是一個傳統的女子,三從四德融入了骨子當中。
雖然不知道她居住在松江府,受到了多少新思想的洗禮。但左夢庚想著,這或許是挽救一個悲情女子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