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是在七月中旬接到勤王詔令的。
他片刻沒有耽擱,當天便率領天雄軍北進。
按照兵部的命令,他應該在真定駐紮,防備清軍南下。
可是到了真定,得知清軍並沒有南下的意圖,盧象升坐不住了。
他廣派斥侯,前往各處偵查,得知保定府危在旦夕,便連忙率軍北上增援。
如果是其他的明朝官員和將領,反正沒有得到中樞的命令,巴不得躲在遠處保平安,絕對不敢主動去找清軍作戰。
盧象升可不一樣。
他只知忠心為國,毫不惜身惜名。
不過他也多了一個心眼,沒有順著官道直奔保定,而是向東拐了一個彎,先來了高陽。
之所以會來這裡,是因為他知道孫承宗賦閒在家。
要想同清軍作戰,必須要有後勤補給。他率軍從河南一路趕來,攜帶的物資早已消耗的差不多了。
即便是到了真定,可當地官員卻百般推諉,最終提供的糧草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盧象升深知,如果說大明還有一個人同自己一樣秉持公心的話,那一定是孫承宗。
他就是來此尋求幫助的。
“閣老,下官雖然兵馬不多,然決意同清軍死戰。我軍南來,糧草稀缺,不知高陽本地可否給予?”
得知盧象升的來意,再看到他疲憊不堪的模樣,孫承宗老懷大慰。
倘若大明的官員、武將全都這般,何愁國事不興?
他當場拍了胸脯。
“此事交由老夫了。”
他有這個自信,也完全可以辦到。
因為這裡是他的老家。
孫承宗在本地的名聲如日中天,遠超官府。隨著他親自操持,天雄軍需要的糧草僅僅兩天之內就籌備妥當。
一支明軍出現在左近,圍困保定府的清軍豈能不知?
這支打到保定府的清軍,正是豪格所部。
他沿著太行山東麓一路向南劫掠,根本沒有碰到什麼抵抗。而且因為這邊遠離京師,大明乾脆無視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