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儘管左夢庚十分渴望自己的軍隊能夠早日裝備上武器,但他並沒有著急。
武器的製造固然重要,但藉著製造武器這個機會建立起完善的工業體系,意義更大。
新的度量衡推廣,就是第一步。
明代的火槍製造,在鍛造出槍管後,需要用鑽頭將槍管內徑擴寬,才能使用。
可能有人說了,既然槍管鑄造出來後還要拓寬,那為何不在鑄造的時候使用更大的鐵梃來撐起槍管內徑呢?
對不起,做不到。
鐵梃是一定要用鋼來做成的,其餘的鐵料都不行。
否則的話,鍛造槍管的時候,大力捶打之下,槍管能不能成型不好說,可能鐵梃先被砸的變形了。
鋼很難得,材料金貴,偶然得到一些根本做不出太大的鐵梃。
除此之外,手工鍛造的槍管,即使工匠的手藝再精湛,也很難保證內壁完全和鐵梃契合,也就是內壁一定會凹凸不平。
反正最後都要用鑽頭重新處理槍管內壁,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在鐵梃上多做文章。
到了左夢庚這裡,反而省略了這個步驟。
因為他要製造的火帽槍的槍管口徑,是沒有火繩槍那麼大的。
加上冶鐵所這裡的鋼很容易得到,所以在鐵梃上可以盡情製作。
按照左夢庚的要求,新式火槍鑄造需要的鐵梃要比原本的鐵梃直徑略大,但又比火繩槍口徑略小。
等到水力錘鍛機可以使用後,就可以保證錘造的槍管內、外壁足夠平直。
水力驅動的鍛錘寬度可以達到一米有餘,每一下錘打都能覆蓋到整根槍管。
一米寬的錘子,重量足有數百斤,靠人力是不可能使動的。
這也是為何人力錘打的槍管內壁無法保證平滑順直的原因。
除了鐵梃、鍛錘外,鑽頭也是用鋼打造的。
只可惜山東沒有鎢礦,否則的話就可以弄出鎢合金的鑽頭,給鋼製槍管鑽孔拉膛線也就不是夢想了。
另一個需要按照標準制作的,自然是子彈。
有了火帽槍不弄米涅彈,那是沒天理的。
米涅彈的製造又不難,這也是左夢庚給槍管加膛線的底氣所做。
米涅彈和火繩槍的彈丸一樣,都是用鉛鑄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