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巧巧思考了一秒,默默的無視,不管是要穿好還是脫掉,手裡的槍就得放下。
望了一眼城門口,喬巧巧發現城衛的衛兵已經列陣以待,甚至後面有人在推動著,城門要關上的意思,原來排隊等著進城的人在城門口喧鬧、擁擠,列陣的衛兵居然是舉著紅纓槍對著他們。
“這東門的城門吏是哪個白痴?”喬巧巧問。
很明顯有人命令後城衛才會如此操作,他們這邊局勢已經控制住了,再說刺客也沒有幾個人,不說派人過來幫忙,居然要關城門是幾個意思?怕她不死嗎?
應少庭:……
他雖然知道,卻不好回答。
城衛又叫五城兵馬司,東南西北加內城,京都也可以分為五城,內城雖然有內衛,可還是需要城衛負責外圍的警戒,其他就是四個城門的駐兵,和拱衛京都城的安危。
畢竟京都府的衙役、護衛雖然加起來也有一千五百多人,可京都府那麼大,有時候真不夠用,也可以調配城衛,城衛有六萬人之多,是京都城的最後一道防衛。
一件小小的刺殺案而已,何至於把這個城門吏嚇成這樣?東門當值的人再少也有好幾千呢?喬巧巧不解。
這倒是喬巧巧錯怪人家了,京都近幾十年沒見過這樣青天白日組團出來提刀砍人的,最多晚上搞搞暗殺,那都是大案子,刑部沒有破不了的,最後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下場淒涼。
應少庭咳嗽幾聲,道:“這些人穿著一樣的衣著,看來是有組織的!”
那就是驚天大案了,比傀儡人的案子更加驚人,要是知道暗地裡有個暗殺組織的存在,這讓京都顯貴們如何睡的安穩,誰還沒有幾個仇人?
在大隆朝怎麼可以准許存在這樣的機構?外勤部和皇城司難道都是吃乾飯的?
然後這件事就會牽扯進京都府、城衛、刑部、軍部、皇城司,試問這麼多大隆的政府武力部門出面,這些刺客哪裡還有機會逃?
所以,幕後之人可以說是破釜沉舟了,為什麼?一定是喬巧巧掌握了什麼?
因為要是蒙古人或者其他什麼人,報復喬元帥而刺殺喬巧巧是不是來的晚了點,之前兩年都幹啥去了?
不過既然剛才他問,喬巧巧那麼回答,想必她不會簡單告訴他,起碼不會在外面,當著他屬下的面,告訴他,事情是有些棘手,要保密嗎?
這麼想著應少庭就打量起自己身邊的三個人,其中之一是自己的小廝,從小跟著自己長大,肯定是可靠的,另外兩人是刑部監判這邊配給的小吏,應該都是身家清白的京都本地人,二十來歲身體健康,在衙門做小吏也有幾年了。
一個叫李源原本就在監判做了幾年小吏,另一個叫謝利遠是他兩個月前調任時候新配的。
如果一定要疑心一個,應少庭想應該是謝利遠,因為李源很得原來的監判看中,已經在走手續,要帶他一起去府臺上任,李源有望從吏轉成官,自然不會在這時候做一些影響前途的事情。
喂喂喂!
喬巧巧要是知道應少庭想這麼多,就會直接告訴他,她壓根就是連他本人也不信任,哪裡會在他面前暴露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