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軍隊繼續朝西進軍,三十萬兵馬,連綿十里,兵甲鏘鏘,隊伍龐大,清一色的整齊裝甲,威武雄壯。
羅昭雲御駕親征,平時在御車龍攆之內,與隨行的蕭瑀、魏徵等人交流治國的事,很少露面。
剛開始,魏徵受寵若驚,因為一直得不到重用,在瓦崗軍中也不過是一個記室而已,這次投靠大華之後,想不到很快就被皇帝親自召見,一番交流下來,他深深被羅昭雲的氣度和胸懷所感染,非常的欽佩這個少年戎馬成名,打下半壁江山的大華陛下。
隨著交流深入,魏徵逐漸調整心態,已經不再拘束,有一些意見和建議,也會直接提出來。
軍中的事宜,各自有軍中將領負責日常事務,不必羅昭雲事事躬親,反而發揮了文謀武將各自的智慧。
侯君集、薛萬仞、史大奈、秦瓊、薛世雄、徐世績等武將如雲,羅昭雲對這些人的能力都有信心,不過多幹涉軍中的訓練和治理。
七八日後,大軍抵達了恆山郡。
劉黑闥帶著兵馬在井徑集結,已經等不及李唐救援,必須要跟大華軍決戰了。
他渴望有奇蹟發生,就如同當年的韓信背水一戰,在井徑一帶大破趙軍。
劉黑闥不是沒想過繼續逃,而是後方是太行山脈,必須繞走雁門郡才行,但是大軍人數太多,糧草不足,無法全部帶走,與其留下給大華,不如在這裡玉石俱焚,也給大華一次垂死重擊,最後再選擇突圍而去。
七八萬河北軍列陣,槍林如海,鐵甲生寒,密密麻麻,臉色都露出冷然之色。
方陣後便是一條河流,背水一戰!
劉黑闥帶著一些武將,在這裡親自要迎戰大華的先鋒軍。
過不片刻,前方駿馬嘶騰,號角長鳴,無數的旌旗招展,那磨的錚亮的長槍和刀鋒閃著灼灼寒光。
兩萬騎兵先行,他們的速度,異常迅猛,那萬匹戰馬奮力嘶鳴,馳騁在荒野上的壯觀場景,讓人心驚膽顫。
震天的聲響彷彿要將河北軍士卒的心臟都震出來,望著遠方沙塵、戰馬與人混雜成天地一色,蒼涼中帶著無比的震撼。
這時河北軍的方陣中,氣氛卻壓抑的近乎窒息,除了呼呼的喘氣聲,沒有一個人說話,手握長兵,死死地盯著前方的敵軍。
侯君集、麥仲才、薛萬備帶軍殺來,看到齊軍方陣之後,嘴角溢位冷笑:“劉黑闥要模仿韓信嗎?可惜,他不是韓信轉世,我們也不是趙國軍!”
“衝過去,殺光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