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支援,小船多謝!
~~
與大明相比,倭國在整體實力上儼然沒得比,根本就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不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倭國在有些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
比如冶煉技術,倭刀,包括他們的鳥銃,鎧甲。
後世,倭刀很有名,在此時,倭刀有名的同時,他們的鳥銃也是不弱的,也有一定名氣。
早在幾年前,徐長青與鄭家初步達成一致的時候,鄭一官便想為徐長青提供一部分倭國鳥銃,但徐長青當時幾乎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卻沒想到,倭人此時竟然觸碰到了‘無煙火藥’的門檻!
對於無煙火藥,徐長青早有思量多時,從海城軍器坊建立後不久,徐長青便在籌謀著這件事。
可惜。
徐長青究竟不是萬能的,對這方面,他著實沒有研究。
軍器坊在實驗了多次、不斷失敗之後,雖還是沒放下,但匠戶們的熱情已經不是太高。
他們主要是怕改良火藥配比後,影響到火藥的威力。
誰曾想,倭人這邊竟有不弱成果了……
一旦無煙火藥獲得大成果~~,便是徐長青都有些按耐不住的振奮!
這必將直接大幅度提高模範軍的戰鬥力!
再與清軍野戰,哪怕還是以步兵硬剛騎兵,模範軍不論火力強度還是密度,都將更上一層樓!
須知,以往,鳥銃段擊式,哪怕是再迅速,卻終究需要一個火藥散去的過程。
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馬克沁,也正是因為運用了無煙火藥技術,才讓其有價值。
否則,就算你射速再高,威力再強,可啥都看不見,那也沒有卵用。
在徐長青的記憶裡,無煙火藥應該是1900前後才會出現的東西,卻是沒想到,此時竟從這些倭兵身上找到了蛛絲馬跡!
……
因為這事情的牽扯,次日,徐長青連趕路速度都放慢了,就走了三十幾裡地,便是紮營。
“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大運河畔的一片平坦的樹林子邊,模範軍兒郎與倭兵再次展開對決。
有徐長青親臨,規格比昨天要大了許多,雙方各有兩百多人參與,已經小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