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臨近巳時。
天空中,豔陽高照。
偌大的寧遠北大營校場中,幾千號豔紅色的身影都已經安靜下來,全都是看向了中央高臺上那數個鮮豔的身形。
為首一人,一身紫色蟒袍,腰束白玉帶,掛著赤橙橙的天子金劍,威勢恍如要氣吞山河,不可阻擋!
正是此時遼地的最高統帥、此次救援錦州的主帥,大明職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
此時,吉時還未到,大概還差個幾分鐘,洪承疇正在與旁邊的監軍張若麒、巡撫邱民仰等幾個高官,低語著什麼。
整個場內的大勢,正處在一個積聚點上,大家都在聚集氣勢。
中軍督標營後方。
徐長青此時正帶著趙增金、王安山、毛鐵錘等十幾個親隨,也在安靜的等待著。
今天天很熱,許多人都是被曬出汗來,但卻並沒有幾人敢發出聲音,至多也就是不斷的抹著汗。
徐長青也是藉著他身高的優勢,不斷的檢視周圍人群的模樣。
此時能來參加誓師的,無疑都是各主將身邊的精銳,親信家丁,各人的素質都是沒得說的。
每個人都是正值壯年的漢子,一個個身上都是充滿著彪悍與驕縱,許多人身上更是止不住的散發出殺氣。
儼然都是見過真陣仗的好手!
不過,就算此時場景不弱,可在徐長青看來,還是有點‘糟’。
不說後世我軍最嚴格的國慶大閱兵了,就算是普通連隊的閱兵,也絕對比此時要規整的多。
但畢竟時代不同,處在這戰陣中,也是將徐長青的熱血激盪出來,正在飛速的翻滾沸騰。
吳三桂和關寧軍畢竟是寧遠的地頭蛇,也是此次出戰的主力,正處在徐長青他們中軍的左側位置。
徐長青也是第一次有機會,真正的在如此近的距離,審視吳三桂和他的關寧軍精銳!
恐怕,這裡面,肯定是有著不少‘夷丁突騎’中的好手!
他們有六七百人。
每個人都是高大而又強壯,平均身高差不多得有一米七出頭,乃至一米七五左右。
放在後世,這樣的身高肯定不算什麼。
但是,在此時的大明,在壯年男人的平均身高普遍都不到一米六的狀況下,這就有些突兀了。
他們每個人都是精甲在身,外面罩著寬大的鴛鴦戰襖,許多人都是肩寬背厚,胳膊強壯,腰肢雄渾,而下半身,則是或多或少的有點羅圈腿!
這儼然是常年騎馬所致!
不過,此時為了安靜也是為了秩序,誓師眾人都沒有騎馬,少了點什麼。
但就算這樣,他們的威勢已然是有點不可力敵。
可想而知,等他們騎上了彪悍的戰馬,數百騎,數千騎,乃至是上萬騎的時候,那等規模,到底該是何等雄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