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賽道條件、一模一樣的賽車、獨特的賽道特性。
除了領跑的柳速帶開了身後史有龍一秒開外,從史有龍到斯中晟五輛賽車之間的距離都保持在一秒以內。
比賽來到了第四圈,柳速將身後的史有龍拋開到兩秒的差距,基本保證了他在這條賽道的安全。
“今天柳速的節奏掌握的很好,速度掌握的十分適宜,史有龍因為要面對身後應東流的攻擊所以只能是眼睜睜看著柳速以正常圈速跑遠,並且還被柳速做出了全場最快單圈。”
“應東流、成風和斯中晟應該都想對前車下手,只不過都沒找到非常合適的機會。”
“應東流的機會是最大的,史有龍前面沒有賽車,只要他能夠在十四號彎貼近史有龍,藉助超長的大直道吃到了史有龍賽車的尾速就能夠在一號彎之前完成超車。”
“成風和斯中晟就不那麼容易了,畢竟前面幾輛賽車之間的間距都挺近的,想要見縫插針恐怕不容易。”
就在劉樂軍、文成復和星姿談話間,應東流就在第四圈的最後一個彎角貼上了史有龍。
做著同樣舉動的還有成風,反倒是斯中晟沒能緊跟住成風的賽車,被成風拉到了0.8秒的差距。
“應東流和成風都要在大直道都手了嗎?”劉樂軍的言辭之中帶著興奮。
今天的衝刺賽除了發車的一瞬間有幾個超車的動作,後面的比賽都略顯無聊。
狹窄的賽道和慢速彎都將整個比賽程序拖入到了消耗戰,衝刺賽又不會進站換胎,使得原本有可能出現的戰術變化也沒有了。
徐少峰在來到十四號彎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不能光想著防守,久守必失的道理不是不知道,但是成風給到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徐少峰這下子麻煩了,前面應東流的尾流他又吃不到,反而要被成風吃尾流,這下大直道上危險了。”
文成復的話在下一瞬間立刻得以實現,距離前車夠近的應東流和成風在來到發車大直道的時候立刻抽頭衝刺,藉助剛剛尾流的優勢,將賽車的尾速提升至極限。
史有龍將賽車擺向賽道內線,試圖藉助搶彎內線的方式遏制應東流的超車,但是大直道距離一號彎還有一些距離,應東流憑藉著超出史有龍賽車速度的優勢後發先至,硬生生的將史有龍的賽車在直道上超越,搶在史有龍賽車圈進入到一號彎。
後面的成風和徐少峰的應對方式都和前面的兩部賽車如出一轍。
“大直道是全場最好的超車點,想要不被後面賽車超越就要在十四號彎前拉開對手至少半秒以上,否則相同的賽車效能的情況下,尾速在大直道上就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了。”
“不過想要在十四號彎貼近對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十三號彎和十四號彎接連兩個回頭彎對於賽車和車手的考驗極大。”
“不過說到底還是史有龍和徐少峰的單圈速度弱於應東流和成風,斯中晟就貼不上成風的賽車。”
比賽的焦點被前幾輛賽車給吸引住了,應東流超過史有龍的後兩圈就將之間的距離帶開。
比賽來到了第九圈的時候,成風憑藉著每圈快近0.2秒的速度慢慢的貼上了史有龍,身後的徐少峰則和斯中晟纏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