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靜態抬頭紋很深怎麼弄去掉> 第137章 將計就計,收服草原流亡漢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7章 將計就計,收服草原流亡漢人 (2 / 3)

他從均田制府兵制講起,論述唐朝前期所以強勢的緣由。之後講述中期人口增長,均田制難以為繼,府兵制隨之瓦解,不得不實行募兵制。由兵農合一的體制改為職業軍人,雖然提高了戰鬥力,也使得節度使壯大,軍士但知節度使不知天子,最終導致邊將壯大,演變為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的局面。

看似商輅說的是唐朝的事,其實字字不離本朝。唐朝前期實行均田制,由此建構府兵制。明朝前期實行的是軍屯制,耕種軍屯的百姓是為軍戶,由此建立起一支兵員百萬計的大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唐朝中期均田制崩潰,明朝中期軍屯制同樣搖搖欲墜。最為直接的變化就是大量的軍戶拋棄耕田,寧願跑去草原開荒,也不願意承擔軍中徭役。這其中原因很多,比如人口增長,比如軍中中下層軍官侵吞土地,貪汙腐敗,剋扣軍餉。軍戶分到的土地不改,需要承擔的徭役卻增多了,只要腦子沒有問題,逃亡就是最好的選擇。

整個明朝前期,只聽說過蒙古族部落南下投靠依附的,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漢人百姓北上去草原討生活。而到了明朝中期,局勢完全反了過來。後世讓嘉靖皇帝頭疼的俺答汗之所以聲勢如此強大,其經濟一大支柱便是這些北上草原的漢人流民開墾的農田。

當然,商輅眼下和朱見濟說這個,主要目的可不是嚴查軍屯。而是想要告訴朱見濟軍屯被破壞之後,雖然千瘡百孔,但是千萬不要急著改革。否則一旦地方武將權力上升,中央失去對他們的控制,就是王朝無法挽回的災難。

再說得細一些,商輅似乎在暗示石亨已經有幾分尾大不掉的意思了。朱見濟不知道商輅是不是在傳達這個意思,反正落在他的耳朵裡,就是這個意思。

這等微妙事,朱見濟便是去問,商輅也不見得會回答。待經延結束朱見濟親自送商輅離開,臨別之際,朱見濟似乎是無意間問了一句,“均田已敗,府兵難用。國有危難,何以處之?”

商輅裝湖塗,“休養生息,與民休息,慎開戎事。”

朱見濟嘆息道:“縱然我欲安平,四夷襲擾不絕,這戎事還是不得不開呀!”

商輅早有計策,回道:“不開則矣,倘或要開,上下一心,以雷霆之勢一舉滅之,切不可久戰傷民。”

朱見濟心思為之一定,朝商輅深深一拜,道:“有勞先生教誨。”

辭別商輅,這些日子一直困擾在朱見濟心頭的問題終於有了些許眉目。繼位之初,內憂外患襲擾不絕,朱見濟有心平抑,只是始終是按住這頭那頭起來,拆東牆補西牆,終日忙忙碌碌,卻顯得碌碌無為。發展到而今,內憂外患聯結在一起,更是無法承受的隱患。

與其繼續先前的手段,不如快刀斬亂麻,長痛不如短痛,一次性將身邊的妖氛盪滌乾淨。

是日夜,朱見濟在乾清宮,以朔方兵事召見朝中重臣。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與各總兵官方得與聞。

晚風呼嘯,今夜並無異常處,只是擺出如此聲勢,朱見濟今日想要說的顯然不只是兵事這麼簡單。否則召見於謙與三大總兵官議事即可,有些人根本不必召見來。

夜色沉沉,與會眾人還不知道朱見濟的心思,言笑晏晏,絲毫沒有察覺到半分煞氣。

朱見濟到來,眾人見禮,一切都和平日並無兩樣。

朱見濟不復往日平和的面容,面色嚴峻,眉頭緊鎖,張口說的第一句話就嚇了所有人一跳。朱見濟道:“今日召見諸位愛卿,事在不小。為保密計,自今日起,諸位愛卿若無要事,便住在宮中,待此事平息之後再行出宮不遲。”

眾人譁然,于謙皺眉道:“便是孛來舉百萬大軍南下,也不至於嚴備若斯。若是徒為一介小事,惹得內外生憂,小人趁機作祟,豈不是失卻天子本意。”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胡濙悠悠道:“雖皇駕北狩,朝中重臣也不曾在宮中辦事,唯值事官值守而已。本朝尚不曾有過這等事,陛下憂慮過甚也。”當初朱祁鎮被俘虜,都沒有嚴峻若斯,朱見濟這分明是小題大做。

朱見濟道:“朕要說的不是外患,而是內憂。總兵官、提督九邊使石亨前些日子進了一封密疏,打算以身為餌,假意歸降孛來,為大明耳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