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靜態抬頭紋很深怎麼弄去掉> 第26章 來自太子殿下的憤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章 來自太子殿下的憤怒 (1 / 3)

ps:昨天不是我不更,而是更了之後發不出來,寫的是番外政治入門篇,應該是近現代的故事太多,差點還以為書要無了。以下括號內為昨日刪減部分,之後是正文。晚上不出意外還有一更。

劉邦誅殺盧綰後確立的規則為白馬之盟,即“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呂氏當權大封諸呂為王破壞了前者,文景之治又破壞了後者,如晁錯讓富戶輸糧實邊可得關內侯,讓軍功世家對其恨得牙癢癢。

景帝用晁錯,是為了遏制軍功貴族,但是晁錯步子邁得太大,同時招惹軍功貴族與外地諸侯王。七國之亂爆發後軍功貴族甚至逼宮要求景帝誅殺晁錯,否則不出兵的時候,晁錯就必須死,而且還是殘酷的腰斬,以儆效尤。沒有什麼薄情不薄情的,感情對於政治家而言本就是稀缺物,景帝用晁錯是手段,殺他也是手段。

朱元璋確立的遊戲規則是什麼呢?天下統一之後,除了必須的戰爭,比如對北元和西南地區的一系列戰爭,其他的功臣一律奉朝請而已,大力提拔文官掌權。形成文武制衡,這一點沒有什麼好說的,歷史上好多皇帝都是這樣乾的,劉秀如此,趙匡胤亦是如此。

不同的地方在於,為了保守朱家江山,朱元璋扶持起來了一支新的力量,也就是藩王集團以抗衡強大的文武官員。主要是朱元璋能生,換做子孫單薄的皇帝,比如趙匡胤,根本用不了這手。所以朱元璋統治時期的遊戲規則為文官集團、武將集團與藩王集團三大集團相互制衡。

分封諸王鎮守邊疆,考慮到前朝七王之亂,八王之亂的故事,朱元璋讓宗室諸王掌兵權而不理民政,但是宗室諸王權力極大,地方官哪裡敢忤逆。所以這個政策效果一般。同時,為了防止各地藩王與後宮互相勾結,朱元璋開歷史的倒車,設立殉葬制度,皇帝死後妃嬪一律殉葬,這項政策一直延續到朱祁鎮天順年間,也就是朱祁鎮死得時候才廢黜,算是朱祁鎮的一項仁政。

設定下穩定的三角結構,死前還清洗一波軍功貴族,朱元璋由此放心地把天下交給皇孫朱允炆,結果這個遊戲規則被他兒子一腳踢翻。朱棣以藩王起兵奪取天下,以一地抗衡全國最終取得勝利,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是很了不起的壯舉。

朱棣掌權之後,盡收藩王兵權,免得後來人學習,還禁止藩王離開所在地區,大明宗室自此基本上就是豢養的牲畜。

藩王集團土崩瓦解,朱棣需要面臨的問題就變成了三角穩定結構被打破,如何重建規則的問題。他打破了朱元璋的祖訓,大力任用內官。

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明朝歷史上第一個掌管兵權的宦官。

永樂五年,內官王安、王彥之、三保、脫脫督軍,為內臣督軍之始。

永樂十八年,設立東廠。

由此,明代政治格局變為文官集團,武將集團以及宦官集團三大勢力鼎立的局面。

仁宣之時,皇帝與文武官員關係還不錯,宣宗幾乎年年九月份都要親自巡邊,甚至親自率兵出戰,手刃敵人。邊疆雖然有所收縮,但整體可控。

到了朱祁鎮繼位,情況就不一樣了,誰也沒有想到宣宗英年早逝,年弱的朱祁鎮根本控制不了局勢,好在三楊在世,朝政執行無礙,隨著三楊逐步凋零,朱祁鎮開始收權,宦官集團無疑是他收權最為重要的抓手。

正統六年,三大殿修復完工,朱祁鎮賞賜內官黃金五十兩,白金一百兩,彩鍛八表裡,鈔一萬貫,創下明朝賞賜內官之最。

宦官集團為了固權,企圖取得對外軍事戰爭的勝利以正人心,畢竟朱棣五伐蒙古,宣宗也是年年巡邊,宦官們覺得這就是一場軍事遊行而已。

當然,之後的事情也不必多說了。

景泰於國家危難之際當權,他所接手的國家是一個武將集團近乎崩潰,文官集團空前強大,同時宦官集團被壓縮得瑟瑟發抖的王朝。這從於謙掌管團營一事上便能夠看出來,景泰帝的基本盤便是文官集團。歷史上奪門之變雖然是宮廷內亂,但是也可以視作武將集團與宦官集團聯手打壓文官集團的行為。)

詩詞大會結束,朱見濟絲毫沒有睡意,雖然杭昱給他安排的住處是杭府上下最為靜謐的住處,此處流水環繞,晚風拂來,分外清幽。

杭昱還害怕朱見濟炎熱,準備許多冰塊放在朱見濟房間內消暑,並安排十六位侍女隨侍在側,扇風的扇風,驅蚊的驅蚊,照看薰香的照看薰香,分為兩批輪流侍奉。

朱見濟將興安送來的檀盒放在自己的枕頭底下,哪怕是睡覺不舒服也生受著,睏意襲來,最多一個時辰就要驚醒,腦海中不斷浮現出朱祁鈺怒火沖天的面孔,嚇得一身冷汗。說到底,朱見濟還是太年輕了,經歷無多。

就這樣半睡半醒著,朱見濟熬到了天明,帶著兩個黑眼圈,一身的疲憊感根本無法遮掩,哈欠連天。

杭昱清晨過來的時候,便責怪侍女們道:“爾等是如何辦事的,太子殿下好不容易出宮一趟,就這麼待客,莫不是想要挨板子不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